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对话刘兴国教授|从共生到共舞,线粒体与细胞核如何联手改写干细胞命运?

    新基 丁香园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04/21
    61

    若将细胞比作一片大洋,线粒体可谓是其中长明灯塔,而细胞核则是执掌蓝图的智者。刘兴国教授的科研生涯,恰似一位航行于「细胞大洋」中的探险家。他以「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为罗盘,在干细胞命运的迷雾中开辟新的航路,他前行的每一步都在试图揭示疾病的本质并叩问生命的本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 2025 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基金获得者刘兴国教授的脚步,聆听他在科研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和成长故事,体会科研的魅力与乐趣,感受那份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丁香园:首先对您获得 2025 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基金表示衷心的祝贺。在您的职业生涯中,从山东大学到清华大学再到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进行博士后研究,最终回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建立自己的团队。请分享一下这段旅程中重要节点是什么,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您的科研理念?

    刘兴国教授:我的科研之旅,始于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在泰安一中就读时,一颗成为科学家的梦想种子在我心中悄然种下,从此开启了漫长的科研征程。


    本科期间,我在山东大学夯实知识基础,初步培养了学术素养与学习能力。随后,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得以深入专业领域,接触前沿学术资源,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07 年春天,我前往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在著名线粒体学家 Gyorgy Hajnoczky 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这段经历让我接触到国际顶尖科研技术与理念,拓宽了国际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国际化元素。


    2010 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引进的海外杰出人才,我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并组建起自己的科研团队。自此,开启了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新篇章。在随后的十余年间,在领导、前辈及同行的支持与帮助下,团队独辟蹊径,成功建立起线粒体调控干细胞这一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


    回顾这段历程,儿时梦想的萌芽、国内扎实的学习基础、国外先进的科研经历以及回国后团队的开拓创新,共同塑造了我的科研理念——既重视科研的严谨性与创新性,也强调团队协作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致力于在良好的科研环境中,带领团队持续推动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为国际科研领域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丁香园: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细胞命运调控中的核与线粒体等细胞器重塑,以及人类线粒体疾病的病理与干细胞治疗。能否详细描述一下这些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您认为这些研究如何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刘兴国教授: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具有先进的干细胞研究平台,在我国首先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iPSC 技术实现了体细胞重编程获得多能性,具有疾病模型、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意义,同时为细胞转换机理研究提供了良好模型。iPSC 重编程机理在表观、转录层次被广泛研究,然而亚细胞水平的研究还很少。在亚细胞水平,有许许多多的细胞器,像是不同的车间,有秩序地进行生命活动,维持整个细胞的运转。在哺乳动物中,线粒体是一种特殊的唯一具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它们具有自己的 DNA,称为线粒体 DNA,具有「半自主性」。因此,细胞内具有遗传物质的细胞核、线粒体,在细胞命运发生转变时,是如何交流来调控的,是一个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细胞的英文「Cell」,同时也有「房间」的含义,当房间的用途发生转变,需要细胞核、线粒体这一对「夫妇」好好商量。


    线粒体与细胞核的相遇发生在大约二十亿年之前,彼时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拥抱,二者在一个细胞内共生共存,开始了跨越二十亿年的爱恋。此次连理,令地球上诞生了真核生物,绚丽的植物,活跃的动物,演化出如此灿烂的生命和智慧。进化过程中细胞核保存了很多线粒体的基因,使线粒体成为细胞的能量提供者。然而,线粒体如何调控细胞核是一个一直未被回答的基本科学问题,我们团队从新颖的视野,研究线粒体与细胞核互作的细胞命运决定全新模式及生理病理意义。


    生理方面,从活性氧簇、代谢、组分等多个角度系统描述了线粒体反向调控细胞核的全新模式。例如,线粒体氧离子信号调控细胞核 DNA 与组蛋白甲基化的「线粒体闪烁」新模式;线粒体三羧酸循环酶入核调控组蛋白乙酰化的「线粒体信物」新模式,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调控间充质-上皮转换的「线粒体遇见」mtMET 新模式。


    病理方面,利用 iPSC 揭示了线粒体引发细胞病变的靶点,并且首次将 iPSC 应用到个体化药物毒性研究。线粒体相关肝病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我们利用干细胞技术对这一类疾病进行了抽丝剥茧的研究。


    线粒体 DNA 缺失综合征是由于维持线粒体 DNA 合成的核基因发生突变,线粒体 DNA 含量严重减少,导致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遗传疾病。一类是 Alpers 综合征是线粒体 DNA 聚合酶 POLG 突变导致的,常有难治性癫痫等症状。丙戊酸是治疗癫痫的常用药,但是 Alpers 综合征的病人服用丙戊酸,经常会导致病人急性肝衰竭(约 1/3 的病人服用丙戊酸 3 个月发生肝衰竭),原因一直不清楚。


    我们首次实现线粒体肝病这一类疾病的 iPSC 建模,在细胞水平阐明了丙戊酸诱发 Alpers 综合征肝毒性的机理,也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靶点和候选药物筛选策略。更重要的是,这是除了体外疾病模型和体内细胞移植之外,首次将 iPSC 技术应用到个体化临床药物毒性研究中,为研究和解决此类临床问题提供了成功案例。著名药物安全专家 Yvonne Will 在其主编的教科书 Drug Discovery Toxicology 中专设一章介绍了本成果。




    丁香园: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您提出了「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信号级联反应理论,请您介绍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它对多能性干细胞命运调控的意义?


    刘兴国教授:线粒体的代谢物直接调控了细胞核表观遗传的重塑,但对多能性的调控一直不清楚。我们团队发现 iPSC 重编程中线粒体代谢介导「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信号级联反应,提出了跨界调控的新理论。Glis1 在重编程中结合并激活糖酵解基因,同时结合并抑制体细胞基因,提高了代谢物乙酰辅酶 A 和乳酸的水平,进而调控了多能性基因启动子上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乳酸化修饰,加速了多能性的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发现由乳酸产生的新型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细胞干性。这是继组蛋白乳酸化修饰 2019 年 10 月在巨噬细胞极化中被发现后,首次发现此修饰调控细胞转换。该工作为研究细胞命运调控机理中的多层次调控及代谢物在多能性干细胞命运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这一「表观组-代谢组-表观组」的级联反应三部曲,正如蝴蝶效应中微风变飓风需要千里的混沌条件,又如那青花瓷的美丽在纯青炉火中需要渺渺烟雨共同塑就。体细胞要返老还童,回到精卵「一如初见」的多能性状态,需要代谢这一跨界伏笔,正是「蝶恋转千里,天青等烟雨。若欲如初见,代谢为伏笔」。




    丁香园:您与课题组近期在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 CYTB-187AA 蛋白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中的作用的文章。这项发现对理解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有何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又是如何克服的?

    刘兴国教授:我们团队研究发现并证实了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 b(CYTB),作为唯一的呼吸链复合物 III 的线粒体编码基因,其信使 RNA 出线粒体而使用胞质核糖体的标准遗传密码编码全新的 187 个氨基酸长的蛋白质(CYTB-187AA),翻译后定位到线粒体基质中。这一新蛋白沉默的转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及细胞模型发现其调控早期发育。这项工作发现了一种线粒体 DNA 编码胞质翻译蛋白的「线粒体约定」新模式(mtDNA-encoded proteins arising from cytosolic translation,mPACT,PACT 在英文中有「约定」之意)。也鉴定了线粒体信使 RNA 编码的第 14 种蛋白质的存在和调控早期发育功能,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 13 个蛋白」的论断,报道了细胞核中心法则和线粒体中心法则交互使用。


    我们团队首先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了 CYTB-187AA 的外源特征肽,在多株人、鼠的细胞中鉴定了多条匹配的内源特征肽。团队使用 MoonTag 系统可视化 CYTB-187AA 信使 RNA 在胞质核糖体的翻译,并使用定制 CYTB-187AA 特异性抗体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在多株人、鼠的细胞中检测到了 CYTB-187AA。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缺失细胞和野生型细胞,发现 CYTB-187AA 仅在后者表达,从而论证了这一新蛋白源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


    之后我们思考,这一蛋白在胞质翻译后定位到哪里呢?惊奇地发现这一蛋白在胞质翻译后又回到了线粒体内。通过片段删除的方法,我们锁定了 N 端的 37 个氨基酸在靶向线粒体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通过超高分辨显微镜,清晰地标记了线粒体的双层膜的各个空间,论证了 CYTB-187AA 定位到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中。


    那这一蛋白发挥怎样的功能呢?我们敏锐地观察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与其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或其分化的肝细胞相比,CYTB-187AA 在 iPSC 中的表达量更高。于是,团队重点研究了 CYTB-187AA 与多能性的关系。哺乳动物的多能干细胞有两种状态:原始态(naïve)和始发态(primed),分别对应着床前囊胚的内细胞团与着床后的外胚层细胞。CYTB-187AA 是原始态所必需的,并调控两种状态的转换过程。机制上,CYTB-187AA 通过与线粒体磷酸转运蛋白 SLC25A3 相互作用,以 ATP 依赖的方式进行调控。进一步,团队建立了 CYTB-187AA 敲降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功能的研究,惊奇地发现敲降的雌性小鼠的生育能力受到很大损害。团队按图索骥发现 CYTB-187AA 敲降导致卵泡数量减少这一发育障碍。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团队首次发现了线粒体编码基因 CYTB 的双重翻译模式,其中母蛋白 CYTB 之外,CYTB 基因还编码一个新的由胞质翻译的并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的蛋白 CYTB-187AA。因此,与在呼吸链复合物 III 中的 CYTB 蛋白比较, 这一线粒体基因编码的第 14 个蛋白质 CYTB-187AA 与 SLC25A3 相互作用,异曲同工地调节能量过程。前者如同 ATP 的「生产工」,后者如同 ATP 原料的「搬运工」,如同能量太极的「阴阳互补」在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线粒体与细胞核二十亿年的进化中,线粒体与细胞核相恋相依,两套中心法则并不是「动如参与商」。「奈何等闲丝未尽,我以我心为探看」, 线粒体约定,用其部分信使 RNA 使用细胞核中心法则,这是全新的细胞器互作及中心法则交互事件。




    丁香园:科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您作为一位取得诸多重要成果的科学家,在面对科研瓶颈时是如何保持创新思维和持续动力的?特别是当实验结果不如预期时,您采取哪些策略来调整心态和方向,继续前行?能否跟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些您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

    刘兴国教授:在科研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途上,我作为科研工作者,常常面临困境,实验结果也未必总能如愿以偿。然而,在多年的探索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维持创新思维、保持持久动力以及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好奇心始终是我保持创新思维的源泉。每当陷入科研瓶颈,我便让自己静下心来,回归研究的核心问题,抛开现有的研究路径和模式,尝试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去思考,力求突破思维定式,寻找新的切入点。这种对未知的强烈渴望,促使我不断探索,激发创新灵感。


    而持续的动力,则源于我对科研价值的深刻认知。我深知,科研成果不仅关乎学术的进步,更可能对社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使命感让我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依然坚定地选择坚守,不断推动自己在科研道路上前行。


    当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时,首先要做的是及时调整心态。我会提醒自己,失败是科研的常态,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积累经验。在迅速摆脱沮丧情绪后,我与团队会冷静迅速地复盘整个实验流程,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到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全方位排查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在调整方向时,会积极与同行交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同行们丰富的经验和多元的思维方式,往往能为我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我也会广泛阅读跨领域的文献资料,拓展知识边界,从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找到新的方向。如此,我便能继续坚定地在科研道路上探索下去,向着未知的高峰不断攀登。




    丁香园:生命科学领域的大量进展与突破,有赖于研究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科研服务企业的积极参与。普洛麦格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长期致力于帮助科学家开展科研探索和技术转化。展望未来,您对企业如何更好支持科研工作有哪些期待?

    刘兴国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技术革新与科研服务企业的助力是推动进展与突破的关键力量。像普洛麦格这类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产品线丰富、长期助力科研探索与技术转化的企业,未来会为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企业应持续加大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基础研究是众多重大发现的源头,企业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项目,例如对生命微观机制的深入探索等。同时,联合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科研,加速成果转化。普洛麦格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可在合作中为科研提供更适配的工具与技术支持,助力从实验室成果迈向实际应用,提升企业在生命科学产业中的竞争力,创造更大价值。


    企业要建立更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开放先进的实验设备与积累的生命科学数据资源,让高校与科研机构能够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还可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创新平台,吸引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围绕难题展开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在全球生命科学科研网络中的影响力。


    人才培养同样至关重要。企业应积极与高校联合培养生命科学人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提前熟悉行业需求。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生命科学人才,以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留住人才。在企业内部设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生命科学科研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打造一支专业、稳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生命科学科研人才梯队。


    望未来科研服务企业将能够更好地推动生命科学科研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企业与科研的互利共赢,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结语

     2025 Promega 



    从孔孟之乡到国际前沿,刘兴国教授的科研之旅诠释了探索者的执着与胸怀。他以「线粒体闪烁」照亮干细胞命运的迷雾,以「跨界伏笔」串联起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正如他笔下的「蝶恋转千里,天青等烟雨」,科学之美在于未知的混沌与突破的纯粹。这份追求,既是对细胞奥秘的永恒好奇,亦是转化医学的号角——未来,它们或将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基石,让科学之光照进疑难杂症的幽暗角落。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奖简介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奖(英文名 CSCB-Promega Innovation Award)创立于 2013 年,是 Promega 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携手设立,旨在鼓励在细胞生物学各领域有重要创新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经过 10 年发展,已有十多位顶尖的青年科学家获得了此奖项。为了更好的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支持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创新工作,2023 年此奖项转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基金」,即「CSCB-Promega Innovation Fund」。期待未来给更多优秀青年科学家们支持与帮助。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SCB)简介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简称 CSCB)是中国科协领导下,由细胞生物学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成立于 1980 年。学会现有会员近 20,000 人。为了满足不同领域会员交流的需求,学会共设立 10 个工作委员会和 19 个专业分会,覆盖了国内细胞生物学相关领域。2017 年起,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会的分支机构则每年以不同形式举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细胞生物学领域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科学普及以及我国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学会积极协助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成长。


    ABOUT PROMEGA

        关于Promega公司   

    Promega Corporation是一家为生命科学行业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的全球领先生物技术企业。在其44年的历史中,Promega已建立了包含有4000多种支持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目录产品和定制产品的组合。如今,Promega开发的萤光素酶(即荧光素酶)等技术推动了活细胞分析、药物发现、分子诊断和人体识别等领域的创新,并且由实验室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用于学术和政府研究、法医学、制药、临床诊断以及农业和环境检测。Promega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在1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拥有50多家全球经销商。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www.promega.com



    关注Promega


    产品信息

    说明书查询

    实验工具

    技术资料


    普洛麦格(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romega (Beijing) Biotech Co., Ltd

    公司地址丨北京市东城区北三环东路36号环球贸易中心B栋907-909室

    公司电话丨010-58256268

    公司网址丨www.promega.com.cn

    公司邮箱丨info@promega.com.cn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