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面临多重健康挑战,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放疗等抗肿瘤手段可能损伤心脏。心脏毒性管理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来说,做好心脏功能的自我监测与维护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通过真实案例,带您了解肿瘤心脏病专家如何助力抗肿瘤治疗后患者恢复心功能,重拾健康信心。

图片由AI生成
病例回顾:肿瘤免疫治疗患者的心脏挑战
唐女士,40岁,是一位恶性肿瘤患者。2025年3月下旬,接受了第一轮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用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出院后2周,唐女士在家中搞卫生时,突然感觉胸痛不适、喘气费劲,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
于是,她立即到我院肿瘤心脏病门诊就诊,门诊医生郑君慧副主任医师详细问诊、查体后给予完善心电图(显示I、avL、V1-V6导联ST段水平型抬高0.2-0.3mV)、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较正常值升高10倍以上)、肌钙蛋白(较正常值升高10000多倍)、脑利钠肽(轻微升高)及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等检查,依据唐女士病史资料,郑医生考虑唐女士可能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立即收入院急诊行冠脉造影术,可是,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血管未见异常。那么唐女士心脏到底发生什么疾病了呢?
考虑到患者有使用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史,在排除冠脉病变后重点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
我院神经心血管内科主任邓家强主任医师组织科内专家集体讨论,经心脏磁共振检查后,唐女士确诊为药物性心肌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立即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治疗,同时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暂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调整唐女士的治疗方案。经积极治疗后,唐女士症状明显缓解、各项异常指标逐渐下降,于近期顺利出院。
唐女士的病情提醒我们,不同肿瘤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差异较大,重点在于识别心脏异常的早期信号(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抗肿瘤药隐藏“心”危机!
肿瘤患者护“心”指南请查收
肿瘤药物治疗如同一场“生死狙击战”,药物在剿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心脏发起“暗箭”突袭!您或许熟悉脱发、恶心这些“明枪”,却容易忽视藏在治疗背后的“心脏危机”——某些抗肿瘤药正悄悄削弱心肌力量,让心脏成为无声的“战场”。
那么哪些症状是心脏的“预警信号”?如何筑牢护心的第一道防线?怎样为心脏健康长效护航?别慌!我们为您拆解抗肿瘤药的“隐形威胁”,送上科学护心的“防御攻略”,助您打赢“心脏保卫战”!
1.心慌、心跳乱:可能是心律失常(如心跳过快、漏跳感);
2.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甚至平躺时呼吸困难;
3.乏力、水肿:双腿或脚踝浮肿,休息后不缓解;
4.胸痛:压榨性疼痛需警惕心肌损伤或冠心病发作。
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
1.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2.老年患者或长期熬夜、吸烟;
3.使用蒽环类化疗药、Her-2靶向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1.立即暂停用药并记录细节
-马上停药:无论症状轻重,第一时间联系主管医生,切勿自行继续用药!
-记清关键信息:
症状出现时间、持续多久、是否有诱因(如活动后加重);
-正在用的药物名称、剂量、已用周期;
-近期是否有感冒、劳累或情绪波动。
2.尽快就医:优先做这3项检查
- 心电图:快速排查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心肌是否变薄、射血分数是否下降);
-心肌酶+BNP:判断是否有心肌损伤或心力衰竭(指标升高需警惕)。
3.听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轻度不适:若只是轻微心慌,医生可能加用营养心肌药物,或调整抗肿瘤药剂量、用药间隔;
-严重情况:如确诊心肌损伤或心衰,需暂停抗肿瘤治疗,先治心脏,需要至肿瘤心脏病专科门诊就诊。
4.居家观察期间注意这3点
-数脉搏:每天安静时测脉搏,若>100次/分或节律不齐,及时告知医生;
-记尿量:水肿患者每天记录尿量,若尿量减少、体重骤增(如1天涨2斤),可能是心衰加重;
-避免诱因:暂时不喝咖啡、浓茶,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
1. 治疗前先给心脏“做体检”
-主动告知病史: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吸烟、喝酒?近期有没有胸闷气短?
-医生评估:高危患者可能调整药物选择,或提前用护心药“打底”。
2. 治疗中定期监测心功能
-频率:每2-3个治疗周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每3-6个月做心脏超声;
-自我观察口诀:“一静二动三对比”
静:安静时测脉搏是否规律;
动:爬楼梯或快走后是否气短明显;
-对比:和治疗前比,体力是否下降、症状是否加重。
3. 生活方式“护心指南”
-吃:低盐低脂(每天盐<5g),多吃深海鱼、新鲜蔬果,少喝含糖饮料;
-动:症状缓解后,可散步、打太极(每次20-30分钟,每周5天),避免剧烈运动;
-戒:戒烟!远离二手烟,酒精能不碰就不碰。
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误区1:“心慌是正常反应,忍忍就过去”
真相:部分药物性心脏损伤是可逆的,但拖久了可能变成慢性心衰,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2:“护心药随便吃,越多越好”
真相:护心药需根据病情选,擅自用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3:“停了抗肿瘤药,肿瘤会疯长”
真相:心脏是生命之本!严重心脏问题时,需优先控制心脏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更安全的抗肿瘤方案。
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去急诊!
⚠️胸痛持续>20分钟,伴大汗、恶心(警惕心梗);
⚠️突然喘不上气,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心衰);
⚠️眼前发黑、晕厥(可能是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
肿瘤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心脏健康是重要基石
用药期间多留个心眼,有任何不适及时和医生沟通
邓家强


郑君慧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共党员。主要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及肿瘤合并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及心脏骤停等危重症的救治及肿瘤合并心脏疾病的规范诊疗。中国心肺复苏专业培训导师;广西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1项广西区自然青年基金、3项厅局级及1项校级课题,目前已发表8篇SCI论文及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博士毕业论文获得2019年中山大学举办的全国第八届急诊医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中论文评比二等奖;并获得2019年度广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出诊时间:周二早上、周四早上
出诊地点:五象院区门急诊楼3楼 普通内科诊区


许北柱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复杂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出诊地点:五象院区门急诊楼3楼 普通内科诊区


詹源胜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长期从事心血管临床诊治工作,擅长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及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擅长冠脉支架植入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起搏器植入等心血管介入手术。广西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五全天
出诊地点:五象院区门急诊楼3楼 普通内科诊区
编发 | 宣传科
文稿 | 郑君慧、孙雯
编辑 | 邹琦萱
审核 | 陈 维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扫码关注 便捷服务 -



健康科普 医院动态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