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需三次静脉注射,三个月内实现血糖逆转?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刊登在国际权威期刊《干细胞转化医学》上的中国临床研究成果。解放军总医院团队用73位糖尿病患者的真实数据证明:干细胞治疗正在打破"终身服药"的魔咒。

实验设计
研究招募了73位经确诊的成人糖尿病Ⅱ型(T2D)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所有参与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接受干预组或对照组处理。

通过静脉注射给药UC-MSCs改善了TIR
具体操作方式为:患者每周接受一次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静脉输注,持续三周,总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10⁶个细胞。所有注射过程在医院内进行,不需要局部麻醉或住院处理,输注后患者当天即能恢复正常生活,无不良事件报告。

试验结果
干细胞组在第9周(第3个月)时即表现出显著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下降1.79%,显著优于对照组(仅下降0.96%);目标血糖时间(TIR)提升超26%;更关键的是,超过59%的患者在3个月内实现了HbA1c<7%且TIR≥70%的“理想血糖控制”状态,对照组这一比例仅为27.8%。

UC-MSCs治疗的有效组预后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这项研究采用的是当前国际糖尿病管理最精细化的评估体系——CGM(连续葡萄糖监测)+血清生化+激素曲线多维数据交叉验证,最终的数据十分令人惊喜。
第一项: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
作为国际公认的糖尿病控制核心指标,干细胞组在第9周时HbA1c平均下降1.7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96%;至48周仍保持1.36%的下降幅度。这种持续下降趋势证明了其并非短效调控,而是机制性修复。
第二项:TIR(Time in Range,血糖达标时间)的提升。
这是当前最能反映血糖波动与控制质量的新一代评估指标。治疗9周后,TIR在干细胞组提升达26.54%,是对照组的1.67倍;同时夜间低血糖事件大幅减少,显示出高度安全性。
第三项:C肽曲线(AUCC-pep),这一指标直接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能力。
治疗9周时,干细胞组该数值上升+2.11,对照组仅+0.20;至48周依然保持正向增长(+1.29 vs -0.29),这意味着β细胞功能不仅被激活,还在持续恢复中。
第四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通过钳夹试验测得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提升,显示干细胞治疗后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更敏感,从“用药靠堆量”转向“身体自己会吸收”。

TIR≥70%和HbA1c<7%的患者百分比。与安慰剂组相比,UC-MSCs组在9周和48周时均≥TIR和HbA1c<7%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试验机制
为什么“三针”就足以产生疗效?原因在于间充质干细胞在进入血液后,能够迅速定位到胰腺、肝脏、脂肪组织等胰岛素相关靶器官,通过分泌多种调控因子,实现微环境重构。
这些细胞不直接替代β细胞,而是激活其功能、缓解局部炎症、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这是一种“激活+保护+引导修复”的多维干预路径。
如果说传统降糖药只是“控制血糖”,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做的,是“改写病程”。这项研究之所以取得突破疗效,背后离不开三个关键的作用机制:修复胰岛、抗炎解毒、重建代谢。

接受UC-MSC或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葡萄糖变异性的临床特征和CGM参数
第一重机制,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激活与修复。
研究显示,干细胞回输后,患者的C肽水平(反映内源性胰岛功能)显著上升,9周时AUC(曲线下面积)提升达+2.11,说明β细胞分泌能力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并不会转化为β细胞,而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IGF-1、HGF)促进原有胰岛组织自我修复和再生,从源头“唤醒”内在的控糖能力。
第二重机制,是抑制慢性炎症反应,净化胰岛微环境。
2型糖尿病不是单一代谢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慢性低度炎症状态。UC-MSCs具备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能降低TNF-α、IL-6等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同时诱导Treg细胞扩增,从而减少胰岛周围免疫攻击,为β细胞“争取喘息空间”。
第三重机制,是重塑脂肪与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
干细胞在肝脏与脂肪组织的定向迁移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旁分泌信号改善胰岛素受体表达、降低脂肪酸氧化产物水平,有效提升胰岛素利用率,降低外源胰岛素需求,为T2D患者“解压”胰腺负担。
这三套机制通过动态联动构建起自循环体系:干细胞首先唤醒胰岛活性,继而缓解全身炎症,推动代谢稳态重建,而代谢改善又反哺胰岛功能强化,最终击穿"高血糖诱发炎症、炎症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病理链条。

接受葡萄糖变异性的临床特征和CGM参数相对于基线的降低
总结
传统认为2型糖尿病不可逆,需终身管理,但中国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三针干细胞即可调控血糖、修复胰岛功能,显著提升TIR、HbA1c等指标。这种疗法具有三大独特优势:
简单安全:无需手术,每次治疗仅需1小时,治疗当天即可正常活动
标本兼治:从根源改善胰岛功能,而不是单纯控制血糖数字
效果持久:单疗程治疗可维持疗效近一年,避免每日用药的繁琐
这不仅实现了临床指标的突破,更标志着治疗路径的根本转变——从药物压制转向源头修复。干细胞疗法正从"最后手段"转变为早期干预核心,开启"细胞修复+精准调控"的新阶段。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stcltm/szad060
研究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内分泌科
【声明】本号旨在仅进行科普交流以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涉及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 END —
康思葆(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细胞药物研发、细胞存储、细胞技术转化应用、医美抗衰、健康管理等细胞相关领域研发与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GMP标准建设细胞实验室细胞研究基地,可满足NK细胞研究技术服务、免疫细胞存储服务、外泌体产品和医美抗衰等业务的需求,并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4年“自体免疫细胞存储服务”获得中诚信五星级认证证书,是国内首家获中诚信五星级认证的企业。
研发团队拥有丰富的免疫细胞研究和开发经验,在NK细胞制备和免疫细胞存储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拥有基于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专利8项,已有开发药物在进行IIT的研究申请。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