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图灵量子金贤敏:“顶流”科学家的创业之路 | 走近新质生产力

    图灵量子金贤敏
    2024/07/25
    240
    天仪研究院:抢滩SAR卫星百亿蓝海,为商业航天再添一把火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天仪研究院:抢滩SAR卫星百亿蓝海,为商业航天再添一把火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越大的事越难。对于难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设定的边界条件下通过思考、智慧以及狠劲去解决它。”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相信“事不避难者进”,2021年在他带领下成立的图灵量子经过三年快速发展,已经掌握了光量子全链条研发能力,还参与建设了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如今公司正在加速步伐,力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算力解决方案。


    金贤敏说,他是个乐观的人,从不拒绝困难。


    投身在神秘的量子计算领域,金贤敏总是与“不确定性”相爱相杀。凭借过人的毅力与以命相搏的狠劲,他在实验室里研发出了多个领跑全球的学术成果,让我国在相关领域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实现了学术梦想之后,金贤敏决定下场创业,探索将领先的实验室技术产业化,来为大国竞争下的国家需要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由他创立的图灵量子已累计完成4轮融资,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芯片制备+量子计算+光子计算+人工智能”完整生态的科创型公司,有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算力解决方案。


    从学术研究到下场创业,一系列实践让金贤敏相信,“事不避难者进”。而这一人生价值观,也被他外化为图灵量子的Slogan——Nothing Difficult(世上无难事)。眼下,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金贤敏和图灵量子也将再次攻坚克难。


    研究师从学术“大牛”

    在国内“开山立派”


    投身量子计算研究,金贤敏的起点很高。


    2003年,著名量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了一次关于量子信息方向的报告,让台下聆听的金贤敏十分着迷。随后,他毅然选择转变方向,加入潘建伟院士团队,开始攻读光量子信息专业的博士学位。


    出于对导师的崇拜和尊敬,金贤敏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去做难而正确的事。例如博士在读期间,他为了挑战“神秘”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专注地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做了三年重复实验,最终完成了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刷新最远距离世界纪录,并入选当年由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评选的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科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去做难的事情。导师也总是教导我们,哪怕觉得完全不可能的事,闭着眼多干几年也能‘憋成’。”金贤敏说,当初的攻坚克难让他发现,看似很难的事情都需要人做,“但如果把它做成了,回报也更大。”


    金贤敏对科研工作进行理论验证


    很快,金贤敏的付出就收获了回报。在2010年,他受邀加入牛津大学副校长Ian Walmsley教授团队进行光量子芯片方向的博士后研究,该团队也是全球最早两家开展此类研究的团队之一。


    与光量子计算的先行者为伍,金贤敏的科研之路也越走越快。凭借深厚的积累与辛勤的付出,他深得国外顶级科研单位同行的赞许和认可,还同时获得欧盟授予的玛丽居里学者和牛津大学沃弗森学院学者荣誉。


    然而,在还有2个月就可以拿到英国永久居留权时,他却做出了让人意外的选择。


    “回国,做有特色的引领性研究,实现学术梦想。”金贤敏说,四年的牛津经历让他收获颇多,但也明显感受到了发展瓶颈,“在国内做科研,我们总是花十多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用坚持和狠劲去推进,这样才能取得重大突破。但是英国的生活很安逸,大家每天只工作四五个小时,剩下时间就打打高尔夫、做做社交,没人跟着你去‘以命相搏’。”


    金贤敏明白,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各种高科技领域的差距,究其根本最早都是从前沿科学研究时逐渐拉开的。如果将自身所学在国内“开山立派”,既能实现学术梦想,又可赶超发达国家的领先地位,“哪怕付出再多的艰辛,也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


    带着远大抱负和满腔热情,金贤敏接过了当时上海交通大学递来的橄榄枝,“敲锣打鼓”回到国内,开始组建成立光子集成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刚到上海交大时,金贤敏在心中定下一个目标,即从0到1搭建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并能在某些专长方面做到全球领先。“当初看这个目标还是很高的,我觉得起码需要几十年,甚至是毕生追求的梦想。”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仅仅四五年就实现了。”


    金贤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工作


    超乎预期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学校的资金与环境支持,更离不开金贤敏与科研团队的艰苦付出。


    回国之后,金贤敏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往往长达十五六个小时。与此同时,一群基于共同文化、价值观与认同感的同事与学生,也与他同向同行,快速拉近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2018年,金贤敏制备出世界最大规模三维集成光量子计算集成芯片,并演示了真正空间二维量子行走,此项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还被评为2018年十大光学产业技术;同年,金贤敏制备出了首个轨道角动量波导光子芯片。他们发布的49×49的三维集成的光量子芯片,到目前为止尚未被超越。


    掌握光量子芯片全链条研发能力

    部分技术国际领跑


    到2020年,金贤敏在上海交大的科研团队已发展至40余人,手握数十个科研项目,涵盖光量子芯片、量子计算、光子计算、光学AI等技术方向,科研成果几乎每月都可见诸学术顶刊。种种迹象表明,金贤敏所带领的这支团队,已经足够强大,也唤起了他内心的创业火种。


    “刚到英国的时候,我就有收集互联网域名的爱好,注册了很多跟量子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域名。虽然那时还不确定未来,但总觉得创业那天一定会来。”金贤敏回忆说,牛津校园里浓厚的创业氛围,也让他蠢蠢欲动,“几乎每一位量子专业的教授都有自己的创业公司,一家小型机构的投资人就住在我的隔壁。在2012年的时候,我亲自在英国注册完成了一家公司,也让创业梦想长期驻扎在心里。”


    团队的成熟,让金贤敏再次将创业提上日程,而彼时美国对国内科技创新的制裁,则加快了他亲自“下场”的步伐,“大国间的科技竞争是未来长期的过程,我们的设备购买、融资规模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资格都在受到限制。这种约束下,我们更应让顶尖的实验室技术来实现产业化发展,为国家战略需要提供支撑。”


    2021年,在获得学校许可后,金贤敏正式创立了国内首家光量子芯片及光量子计算公司图灵量子。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图灵量子已拥有150余名员工,其中70%为研发人员,具备从芯片设计、流片、封测到系统集成和量子算法应用的全链条研发能力,并牵头建设了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


    图灵量子办公所在地


    量子计算被誉为未来计算技术的“心脏”,甚至被认为是人类所能获得的终极计算能力,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新技术一定要做到高速迭代。所以我们团队的一个核心指导思想,就是要形成高速迭代的能力,实现光子芯片的设计、流片自主化。”金贤敏说,与其他硬科技不同,量子技术是我国少数引领全球的高水平科技之一。除了技术上的高速迭代,他还要求团队在产品放量后要快速实现量产,同时更要将技术和流片绑定,杜绝“黑盒子”问题,“我们也可以选择节约成本,自己画个版图然后去国外流片,像搭乐高一样快速推出产品。但这样的话,我们就失去了对每一个环节的自主权,如果遇到工艺卡点等问题,连排查的能力都没有,整个技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对研发工作进行探讨


    截至目前,图灵量子已在实验上实现了单片集成128个全同量子光源的阵列芯片,是目前有报道能实现的最大规模的全同可扩展量子光源阵列。在突破光子芯片的底层技术后,金贤敏希望能够由此延展到计算、处理、连接等应用层面。对此,图灵量子成立了多个事业部,采取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模式,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医药、通信加密等领域,帮助客户解决行业痛点,陆续形成产业化解决方案。



    “PoC只是我们在早期商业化方面的一些尝试,目前在视觉智能等方面已经开始放量。未来我们会根据商业价值的大小,再选择是自己下场还是跟别人合作。”图灵量子早期的商业模式被金贤敏形象地形容为“沿途下蛋”,希望在实际应用中找到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落地。


    与此同时,在AI大模型引领的智能化工业革命浪潮下,图灵量子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外界联手打造“量子—经典”混合解决方案与智算中心,帮助更多科技公司来打磨“杀手锏级”应用。


    2023年1月,由图灵量子参与建设的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正式揭牌,总体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基建设施、“量子—经典”混合基础硬件、量子智算软件框架、量子AI开发平台等,具备从底层芯片、软件算法到顶层应用的全栈能力。



    据介绍,量子智算中心的建立,不仅将带来算力的大幅提升和经济的显著增长,同时利用量子计算在模拟、组合优化、机器学习、加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有望在药物发现、电池设计、自动驾驶、流体动力学、干线物流优化、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衍生品和期权定价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融合是大势所趋。”金贤敏表示,目前传统电子芯片的半导体光刻制造工艺已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受到严峻挑战。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放缓的电子芯片算力增长与高速增长的算力需求不匹配,量子—经典混合计算的作用正进一步凸显。


    据金贤敏介绍,早在五六年前,欧美等国家便开始采用量子—经典混合方案,目前我国正大踏步跟进。随着国内数字经济迅速发展,量子计算也迎来空前机遇。


    “量子启发算法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在算法侧出现,意味着量子计算的初步应用。基于光子芯片的光连接、光计算是量子计算发展的第二阶段,未来一两年内就有可能爆发。”金贤敏说,光连接主要体现为智算中心内通过光子实现各设备之间的连接互联,光计算则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有望在多方面解决AI应用中面临的能耗和计算效率挑战。


    当问及量子计算何时才能由点到面广泛打开时,金贤敏认为,这是他心中量子计算发展的第三阶段,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虽然还要很久,但我相信,可能在它实现之前,图灵量子就能成为一家强大的公司。”


    “我们从来不拒绝困难。世上所有的事都很难,越大的事越难。对于难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设定的边界条件下通过思考、智慧以及狠劲去解决它。”采访中,金贤敏始终强调,困难是客观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干就完了。”


    事不避难者进。金贤敏用一次次实践,证明了他对学术与创业的态度。也许正如他曾写下的一首诗——


    “日落江风起,月初浦江明。小视至暗刻,远见有光时。”


    来源:内容节选自联想控股微空间(ID:LEGEND_HOLDINGS) 


    拓展阅读

    1

    银河航天:1毫米“柔性翅膀”给卫星装上“超强能源”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2

    纳米维景:换道超车瞄准百亿级CT市场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3

    天仪研究院:抢滩SAR卫星百亿蓝海,为商业航天再添一把火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4

    融科储能:在储能新赛道跑出“全球独角兽”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5

    品驰医疗:脑机接口是未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丨走近新质生产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