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共发布文章:12篇
  • 杨立峰研究组合作揭示含硫氨基酸限制饮食可促进减脂减重改善健康
    前沿研究
    该研究发现了 小鼠含硫氨基酸 (SAAs,包括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 限制饮食,在不影响小鼠正常进食和运动的前提下,通过调节全身各器官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质的时空代谢网络重塑,可实现1周内快速减脂减重达30%,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这为肥胖者实现“健康减肥”和糖尿病人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精准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肥胖是诱发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的临床干预手段如药物治疗、减重手术及生活方式管理可取得显著成效,但其高昂费用、术后安全性、长期依赖及停药后反弹等问题,也引发公众相关困扰。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5-06-18
    减肥 减脂减重 杨立峰
  • 营养与健康所陈雁研究组利用报告基因小鼠模型揭示FGF21响应饮食方式的表达特征
    前沿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陈雁研究组 在国际学术期刊 Nutrients 在线发表了题为“Distinct Fgf21 Expression Patterns in Various Tissue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Dietary Regimens Using a Reporter Mouse Model“的研究论文。 然而,FGF21的表达具有高度动态性和组织异质性,不同饮食模式如何特异性调控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仍不明确。 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Fgf21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小鼠模型,探讨了正常饲料、低蛋白饮食、禁食和禁食-再喂养四种饮食条件下,内源性Fgf2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5-05-27
    FGF21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TS
  • 营养与健康所肖意传研究组合作揭示合成生物细菌肿瘤疗法关键原理
    前沿研究
    该研究将定量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思路应用于细菌治疗肿瘤的研究中,利用具有靶向定植和抗瘤疗效的合成细菌,定量分析细菌与肿瘤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及其互作机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一系列定量实验,研究发现 细菌利用肿瘤内免疫细胞白介素-10受体(IL-10R)表达高,而正常组织内的免疫细胞表达低的特性,巧妙地实现了“既靶向实体肿瘤,又躲避先天免疫系统,还杀伤癌细胞”的三重目标。 将细菌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5-03-04
    IL-10R 肖意传
  • 科普文章|抗肿瘤“第一利器”受阻?科学家揭示衰老与肿瘤关联新机制
    前沿研究
    抗肿瘤“第一利器”受阻。 科学家揭示衰老与肿瘤。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与衰老进程紧密相关。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5-01-14
    肿瘤 衰老
  • 营养与健康所肖意传研究组合作发现衰老导致T细胞抗肿瘤免疫失能的机制
    前沿研究
    11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Aging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目为”Age-related decline in CD8 + 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 compromises antitumor immunity”。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社会问题。 伴随着衰老过程,人类患癌症的风险显著上升,据统计约有2/3的新发肿瘤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衰老已成为肿瘤高发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4-11-27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Aging T细胞抗肿瘤免疫
  • 营养与健康所李虹研究组发布单药和联合用药疗效预测AI模型
    前沿研究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药物的响应率约在20%至80%之间,此外还有毒副作用和获得性耐药的问题。 个体化用药和联合用药能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降低耐药性的效果,是癌症精准用药研究的重要任务,亟需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模型提供支撑。 10月18日,李虹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 Bioinformatics 在线发表题为“Dual-view jointly learning improves personalized drug synergy prediction”的研究论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4-10-28
  • 营养与健康所杨黄恬研究组揭示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血管祖细胞激活成年心肌细胞增殖活性
    前沿研究
    心肌梗死(心梗)后大量心肌细胞死亡,成年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其微弱,死亡的心肌细胞被纤维疤痕所替代,进而导致心力衰竭(心衰)。 研究组既往开展的从小鼠到猪和非人灵长类心梗模型研究表明,移植人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血管前体细胞(hCVPCs)可以显著促进梗死心脏的功能恢复并限制纤维疤痕,旁分泌机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尤其对其影响受体心脏心肌细胞增殖和调控的机制更是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发现心肌注射hCVPCs在改善小鼠梗死心脏心功能和减少纤维疤痕的同时,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去分化并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4-10-22
    疤痕 心梗 心力衰竭
  • 营养与健康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合作发布合成生物学元件与数据库
    公司动态
    催化元件是设计、构建和优化特定代谢途径乃至生命系统的基础,一个可靠的、经过实验验证的催化元件数据库对于设计和优化这些生命系统至关重要。 而现有的生物元件库缺乏底盘、催化反应最佳pH和温度等对合成过程至关重要的信息。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研究团队从各种数据库整合了总计390,708个催化元件,通过审编后得到了83,193个有实验验证的催化元件,包含大量的转移酶、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图1A)。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4-10-11
    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 营养与健康所章海兵研究组揭示内皮细胞程序性坏死介导全身系统性炎症致死的关键机制
    前沿研究
    9月30日,国际期刊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章海兵课题组题为“MLKL-mediated endothelial necroptosis drives vascular damage and mortality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的最新研究成果。 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表现为败血症或细胞因子风暴。 全球每年有近5000万SIRS患者,且因SIRS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4-10-08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程序性坏死
  • 营养与健康所靳文菲研究组发布单细胞多模态数据库并发现新细胞亚群
    前沿研究
    单细胞多模态组学技术并行捕获同一细胞的多种模态信息,已成为多角度和多维度解析细胞异质性的强大工具。 为了充分利用单细胞多模态组学公共数据,亟需一个统一处理和整合数据的单细胞多模态组学数据库。 该研究收集和整合了70多个高质量的单细胞多模态组学数据集,构建了scMMO-atlas数据库( ),包括来自852个样本的3,168,824个细胞的单细胞多模态组学数据。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