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营养与健康所肖意传研究组合作揭示合成生物细菌肿瘤疗法关键原理

IL-10R 肖意传


2025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团队,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immunotherapy leveraging IL-10R hysteresis for both phagocytosis evasion and tumor immunity revitaliz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将定量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思路应用于细菌治疗肿瘤的研究中,利用具有靶向定植和抗瘤疗效的合成细菌,定量分析细菌与肿瘤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及其互作机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一系列定量实验,研究发现细菌利用肿瘤内免疫细胞白介素-10受体(IL-10R)表达高,而正常组织内的免疫细胞表达低的特性,巧妙地实现了“既靶向实体肿瘤,又躲避先天免疫系统,还杀伤癌细胞”的三重目标。这一单一机制的发现,为新一代合成细菌疗法的理性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定量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一次生动示范。


——————

将细菌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然而,由于当时细菌疗法的安全性、可控性和疗效难以保证,再加上放疗、化疗等更直接杀伤肿瘤的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广泛的临床应用,细菌肿瘤疗法相关研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陷入了停滞。长期以来,几个关键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细菌怎么逃避先天免疫系统的攻击?细菌如何只在肿瘤内激发抗肿瘤免疫?如何确保细菌疗法的安全性?这些问题成为了细菌疗法迈向临床应用的瓶颈。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以沙门氏菌为底盘细胞,构建了一种能在肿瘤组织中高效存活并大量增殖,而在正常组织内被快速清除的合成菌株。研究人员发现,合成细菌在结肠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后,在对多种关键细胞因子进行筛选后,研究团队发现,在细菌治疗肿瘤的过程中,白介素-10(IL-10)对于细菌发挥疗效至关重要。通过进一步定量研究,研究团队发现IL-10R在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上高表达,并证明了这种特性对于肿瘤内的免疫细胞在细菌介导下发挥各自作用不可或缺。相反,正常组织中免疫细胞因为IL-10R水平低,细菌与这些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就与肿瘤中的不同,并且细菌也会很快被中性粒细胞清除。


结合数学模型与定量实验,研究团队揭示了免疫细胞表面的IL-10R表达存在一种“迟滞效应”,即当免疫细胞接受高浓度IL-10的刺激时,IL-10通过IL-10R激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STAT3结合IL-10R启动子激活IL-10R表达,从而形成IL-10/IL-10R正反馈回路,形成的非线性“迟滞效应”特性会促使细胞高表达IL-10R,即便降低外界IL-10的浓度,IL-10R的表达依然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形成一种记忆效应。配合肿瘤在形成过程中的IL-10的短暂升高再降低的现象,“迟滞效应”的发现首次揭示了肿瘤内的免疫细胞高表达IL-10R背后的分子原理。


利用肿瘤内的免疫细胞高表达IL-10R的特性,合成细菌能够通过结合Toll样受体4(TLR4)刺激肿瘤内的巨噬细胞,使其产生更多的IL-10,这些新生成的IL-10能够激活肿瘤中原本“沉睡”的一类免疫细胞——肿瘤内组织驻留记忆CD8+ T细胞(CD8+ TRM cells),使其恢复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同时,在细菌治疗肿瘤的过程中,IL-10能够降低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的运动能力,从而减缓其对瘤内细菌的清除。同时,团队发现细菌不是通过传统认为的趋化靶向肿瘤,而是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化生长造成的肿瘤“靶向”。这些结果展示了细菌在靶向实体瘤的同时,又要“自保”(逃避免疫),还实现“杀敌”(杀伤肿瘤)的关键机制。上述研究回答了“为什么细菌能激活‘抗瘤免疫’,同时逃避‘抗菌免疫’”这一长久困扰细菌治疗肿瘤领域内的关键科学问题。

图:IL-10R迟滞效应导致了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细胞IL-10R高表达特性,细菌利用这一特性,同时实现了其避免被中性粒细胞快速清除,并激活肿瘤内组织驻留记忆CD8+ T细胞高效杀伤癌细胞。

文章链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

http://doi.org/10.1016/j.cell.2025.02.00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前博士后常志广郭旋和研究员李雪飞、博士后臧中盛,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毕业博士研究生王艳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项目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肖意传研究组

所属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免疫衰老的调控及致病机制

研究内容:

1. 衰老机体的免疫学特征
2. 衰老导致机体免疫失衡的分子机理
3. 免疫衰老调控相关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了解更多




肖意传研究组合作发现衰老导致T细胞抗肿瘤免疫失能的机制




秦骏、肖意传研究组合作报道组蛋白修饰阅读因子ZMYND8介导的甲羟戊酸途径在肠道干细胞恶性转化及YAP高活性肠癌中的重要作用




肖意传研究组合作发现新型TH9细胞抗肿瘤免疫调控的新机制



推送部门:肖意传研究组、科技规划与任务处

编辑排版:所办公室

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