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始终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为进一步培育创新文化,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即日起,中国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推出“致上生,创未来”专栏,解锁一线职工创新攻关的“致胜密码”,点燃创新创效的星星之火。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主角
2024年度国药集团先进集体
第四研究室

第四研究室是一支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4岁,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40%。团队长期致力于病毒性疫苗研发与技术创新工作,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技支撑项目和上海市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攻关项目等。团队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需求,在微观世界中不断探索,以无畏的勇气撬动生物医药创新的杠杆,在技术转化的赛道上奋力疾驰,书写疫苗研发创新的新篇章。


在生物医药领域,流感疫苗堪称“永不落幕的战场”。如何加速工艺提升,突破技术瓶颈,研发更多新产品,成为抢占市场的必答题。
第四研究室针对国际上婴幼儿四价流感疫苗研发趋势,广泛调研,科学研判,果断提出“双剂量”临床试验方案并在国内率先完成实施。该产品于2022年获得上市批准,成为国内首个6月龄及以上人群通用四价流感疫苗,引领中国流感疫苗产品迭代更新。相关成果入选上海市创新产品目录,获国药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银奖。

面对全球不断提高的流感防控意识和多元化需求,流感疫苗关键生产技术平台的升级换代也是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使用动物细胞基质代替鸡胚培养是当前流感疫苗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
第四研究室再次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开启新的挑战。他们从零开始,通过自主驯化和筛选,成功获得无血清全悬浮培养 MDCK 细胞系,并建立起全新的流感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研发之路布满荆棘,团队成员迎难而上,经过无数次试验与改进,最终搭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血清全悬浮 MDCK 细胞培养平台。基于此平台开发的国内首款基于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于2023年1月获批临床,有望推动国产流感疫苗走向“细胞时代”,打造多元化流感疫苗产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带状疱疹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四研究室围绕带状疱疹疫苗开发关键技术问题,迎难而上,反复尝试,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双向激活”作用的新型复合佐剂系统,突破了传统疫苗的保护效力与持久性瓶颈,为对抗潜伏性病毒感染和老年群体免疫需求提供了更优解。终于,2024年2月,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研发的脚步不停歇,第四研究室围绕当前mRNA颠覆性技术的自主可控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推进带状疱疹疫苗mRNA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依托新型递送系统,结合抗原设计、序列优化、制剂工艺等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终于,合作研发的首款mRNA疫苗于今年4月获批临床,标志着公司在预防性mRNA疫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也为基于mRNA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始于初心,源于热爱,成于坚守”是第四研究室的座右铭。近年来,他们发扬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先后建成了涵盖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的技术平台,形成了概念验证、工艺开发和质量评价的新型疫苗研发体系。近三年来,团队先后在国内外疫苗和病毒学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件(获授权专利4件),申请PCT专利2件。

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个成果的诞生,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展望未来,这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勇挑重担,以集团的需求为目标,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努力完成“科研创新、产业转化、技术迭代”的科研攻关任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生物医药的浩瀚海洋中破浪前行,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更多 “上生力量”。

供稿|第四研究室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