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资金呈回升趋势
报告显示,尽管2023年IPO数量减少,生物制药融资水平低于2020/21年的水平,但已从2022年的610亿美元反弹至2023年的720亿美元。

▲生物医药研发资金反弹
此外,2023年的并购(M&A)交易价值与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并购交易价值从2022年的低点反弹至2023年的1,400亿美元。并购交易数量自2019年以来缓慢下降,2023年增加至136笔。

▲2023年生物医药市场交易活跃
2023年,共发生了318笔与中国有关的交易,其中癌症领域备受关注,占交易的 46%。共13笔并购交易,其中7笔是国内公司并购海外项目。

▲2023年以中国为重点的交易活动概览

▲2023年主要交易集中于癌症、神经学与心血管代谢领域

▲近年人工智能+医疗相关交易活跃

▲人工智能加速新药临床开发
2
临床试验数量整体下降,部分增长

▲2014-2023年启动的各阶段临床试验总数

▲多特异性抗体与ADC相关临床试验数量增加

▲近年由产业界发起的细胞与基因疗法相关试验数量激增
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包括CAR-T)主要集中于癌症治疗,并在血液瘤方面取得了成功。基因疗法通常侧重于遗传性疾病,为患有终生疾病或衰弱性疾病的患者带来希望。最近在美国和中国进行的不同研究中,成功地恢复了基因型听力损失儿童的听力。在细胞和基因治疗模式中,超过90%的试验是由学术机构和初创公司进行的,这凸显了这些团体在科学发现和开发新型治疗方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癌症疗法的开发带动CGT在其他治疗领域的增长

▲减重相关临床试验数量于近年激增

▲减重疗法管线一览
神经病学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显着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500多项试验,其中包括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肌肉和精神疾病的产品。大部分正在进行的研究都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上,有117项研究,全球分别有82项临床试验。

▲2019-2023年神经病学I-III期活跃试验
3
研发效率提升,更多创新药获批

▲2004-2023年全球和各国家/地区推出NAS数量
2023年新上市的药物当中,超过40%为“first-in-class”疗法,显示产业在创新药物开发上不断持续往前。此外,在所获批的药物当中,约50%为生物制品,高于5年前的35%。

▲近年有许多创新药物获批

▲许多获批新药来自早期科研成果转化

▲多数获批新药来自新兴公司

▲近年研发效率与成功率上升

▲代谢与内分泌的研发效率较其他领域来得高
2023年,不同疾病领域的综合成功率趋势各不相同,其中癌症和罕见病领域显着增加。

▲不同疾病领域的研发阶段和综合成功率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在资金、临床试验和新药研发方面都表现出复苏的迹象。2024年,整个行业有望取得更大突破,让更多患者用到创新且有效的新药。
参考资料:
[1]. IQVIA:Global Trends in R&D 2024
乐土科技创始团队于2016年初回归祖国,在北京和深圳创立乐土精准医疗科技。2021年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2022年落地上海并向海外拓展,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由诺贝尔奖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博士任科学总顾问,投资引进和自主研发并举,打造一个集精准检测(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精准医药(生物药研发智造)、精准医疗(医疗及医养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不断追求“健康乐土,健康中国”的使命。乐土在国际一流团队带领下,在中国率先使用超大规模生物反应器,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商业生产,极大降低生物药的成本,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目前乐土正在深圳、上海和海外建设领先的生物药开发智造基地,目标是到2025年拥有七十万升产能,成为亚洲最大的生物药开发和生产商。乐土在中国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设有子公司或医学检验所,在美国和欧洲设有投资和商务拓展部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