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肿瘤免疫逃避、免疫编辑和肿瘤内异质性

    癌症 免疫编辑
    02/21
    24

    前言

    癌症免疫治疗被誉为肿瘤治疗的“第三次革命”,但患者响应率的巨大差异始终是临床难题。这种差异的核心,在于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免疫编辑(Immunoediting)以及肿瘤内异质性(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TH)共同编织了一张动态的生存网络。

    免疫逃避是肿瘤突破免疫监视的“盾牌”,免疫编辑是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塑造的“进化熔炉”,而肿瘤内异质性则为这种博弈提供了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多样性弹药库”。三者交织,使得肿瘤既能逃逸T细胞追杀,又能适应治疗压力,最终导致耐药和复发。只有深刻理解这场博弈的底层逻辑,才能破解这一“生存三角”,寻找到消灭肿瘤的有效途径。

    -01-

    肿瘤免疫逃避的机制

    肿瘤免疫逃避是多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在于阻断免疫识别或抑制免疫杀伤:

       
      抗原递呈缺陷   
    图片
    MHC-I下调肿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沉默(如启动子甲基化)或基因突变(如B2M基因缺失)减少MHC-I表达,避免被CD8+ T细胞识别。 
    抗原丢失:免疫原性强的肿瘤抗原(如NY-ESO-1)在免疫压力下被克隆清除,仅保留弱抗原克隆。
       
      免疫抑制微环境 
    图片
    免疫检查点分子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与T细胞PD-1结合,诱导T细胞耗竭。 
    免疫异质性细胞浸润:肿瘤募集Treg、MDSC(髓源性抑制细胞)等抑制性免疫细胞,分泌IL-10、TGF-β等抑制因子。 

    血管功能障碍:癌细胞产生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特别是VEGF,可以限制内皮细胞的活化,并降低内皮细胞介导T细胞外渗的能力。
       
      物理屏障与代谢抑制   
    图片
    基质屏障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分泌胶原纤维,阻碍T细胞浸润。 

    营养竞争:肿瘤细胞通过高摄取葡萄糖、色氨酸(IDO通路)等,导致T细胞功能衰竭。

    -02-
    免疫编辑
    免疫编辑理论将肿瘤-免疫互作分为三个阶段,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塑造肿瘤进化:
       
      清除阶段(Elimination)   
    图片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高免疫原性肿瘤细胞,仅少数低抗原性或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的克隆幸存。
       
      平衡阶段(Equilibrium)  
    图片
    幸存克隆通过基因不稳定产生新突变,免疫系统持续筛选出更适应微环境的亚克隆。此阶段可长达数年,临床表现为“隐匿性肿瘤”。
       
     逃逸阶段(Escape)  
    图片

    经过免疫压力筛选的克隆占据优势,通过免疫逃避机制突破免疫控制,形成临床可见的肿瘤。

    -03-

    肿瘤内异质性

    肿瘤内异质性(ITH)指同一肿瘤内不同细胞群在基因、表型和功能上的差异,是免疫治疗耐药的核心驱动力: 
       
      遗传异质性   
    图片
    肿瘤进化过程中,亚克隆积累不同的驱动突变(如KRAS、TP53),形成分支进化模式。例如在结直肠癌中,原发灶与转移灶的KRAS突变状态可能不同,导致抗EGFR治疗耐药。
       
      表观异质性  
    图片
    表观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差异导致相同基因型的细胞呈现不同表型。例如黑色素瘤中,表观沉默导致MITF表达波动,影响靶向治疗响应。
       
      微环境异质性   
    图片

    肿瘤内不同区域的缺氧、pH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差异,进一步加剧克隆适应性选择。

    -04-
    免疫编辑与肿瘤进化
    免疫编辑不仅是肿瘤逃逸的推手,更是驱动肿瘤进化的“隐形导演”:
       
     克隆选择与适应   
    图片
    免疫压力筛选出具有免疫抵抗表型的克隆(如MHC-I缺失、PD-L1高表达)。例如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复发肿瘤常出现B2M基因突变或JAK1/2功能缺失。 
       
      新抗原耗竭  
    图片
    高免疫原性新抗原被清除后,肿瘤进化倾向于保留低抗原性突变(如“乘客突变”),降低免疫识别概率。
       
      表现可塑性   
    图片
    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获得干细胞样特性,同时下调抗原呈递相关基因,实现双重逃逸。

    这也带给我们启示,免疫治疗需在肿瘤尚未积累足够适应性突变前早期干预。

    -05-
    亚克隆抗原递呈
    亚克隆抗原呈递的差异深刻影响免疫应答格局: 
       
     新抗原异质性   
    图片
    不同亚克隆携带独特的新抗原,导致局部免疫应答“碎片化”。例如在肺癌中,仅部分亚克隆表达共享新抗原(如EGFR突变),而多数新抗原为亚克隆独有。  
       
      免疫应答的区域限制  
    图片
    T细胞浸润程度和克隆性在肿瘤内部分布不均,某些区域形成“免疫豁免区”。空间转录组学显示,免疫活跃区与静默区的基因表达谱截然不同。
       
      治疗抵抗的根源  
    图片

    靶向共享抗原的疗法(如CAR-T)可能清除优势克隆,但独有抗原克隆仍可导致复发。因此,需要多抗原靶向疫苗或可覆盖亚克隆异质性。

    小结
    癌症免疫逃避、免疫编辑与肿瘤内异质性构成了一套动态的“生存三角”,其交互作用决定了治疗的成败。未来突破需聚焦于:整合空间组学、单细胞测序和液体活检,全面解析ITH与免疫微环境;通过早期治疗、间断给药或序贯疗法,延缓肿瘤适应性进化;针对亚克隆新抗原设计多靶点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实现“全覆盖”杀伤。“理解肿瘤进化,就是理解治疗抵抗的本质。” 唯有解码这场免疫与进化的博弈,方能将癌症变为可控的慢性疾病。 

    关注博生吉细胞研究,获取免疫细胞治疗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