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MD安德森:细胞疗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的治疗

    癌症 安德森 细胞疗法
    17小时前
    0

    被誉为“活体药物”的细胞疗法正在革新癌症治疗。这类疗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展现惊人疗效,尤其在血液肿瘤领域成果显著。

    但由于实体瘤(占癌症相关死亡病例的绝大多数)尚未取得与血液肿瘤同等的突破,许多患者仍无法受益。

    要让更多患者享用到细胞疗法的力量,科研与临床转化亟需新突破。

    细胞疗法发现与创新研究所应运而生。由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创立,并由肿瘤学家、知名细胞疗法研究者凯蒂·雷兹瓦尼领衔,该机构汇聚了来自这家全球最大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与临床专家,致力于加速新型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凭借超8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研究所的核心使命明确:架起科学发现与患者获益的桥梁。

    关键转折点

    雷兹瓦尼指出,细胞疗法发展已迈入关键阶段。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问世,已为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长期缓解。如今,随着技术突破与科学认知的深化,这一领域正蓄势待发。

    “我们身处免疫学、癌症基因组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科研生态,”雷兹瓦尼表示,“而细胞工程、制造工艺与CRISPR等新工具的进步,更是为细胞疗法注入强劲动力。”

    MD安德森历来是细胞疗法研究的开拓者,其科学家团队在FDA批准的血液肿瘤CAR-T疗法研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MD安德森的CAR-NK细胞疗法首开临床试验先河,科研人员通过蓝色尖刺球穿透粉色球体示意CAR-NK细胞作用机制,图片来源:luismmolina/Getty Images

    雷兹瓦尼团队更率先将CAR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推进至临床试验——通过CAR技术改造NK细胞,为已无其他治疗选择的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升级后的CAR-NK细胞可识别隐匿癌细胞的表面靶点并予以清除。

    当前挑战在于:如何将此类活体疗法拓展至实体瘤,并深入解析肿瘤耐药机制为此,研究所正通过多个重点项目攻关。雷兹瓦尼强调,CRISPR筛选技术为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突破口:“这些发现将助力我们设计更具杀伤力的工程化免疫细胞。”

    突破壁垒

    降低治疗成本、提升可及性是另一着力点。传统自体CAR-T疗法(需改造患者自身细胞)工艺复杂、耗时昂贵。研究所正开创“即用型”异体细胞疗法——利用供体细胞制备而非患者自体细胞。

    其重点项目之一靶向CD70抗原(该抗原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罕见)。针对肺癌、肾癌或骨癌患者的首个人体试验采用脐带血来源的免疫细胞,成功大幅压缩成本。“两单位脐带血可生产250剂治疗产品,每剂成本仅600美元,”雷兹瓦尼解释道。相较之下,自体细胞疗法生产中每批成本可高达22万美元。

    研究团队也在探索NK细胞抗癌的新路径。临床研究者Yago Nieto近期主导了一项评估脐带血NK细胞疗法治疗淋巴瘤的I/II期试验。该疗法采用双特异性抗体AFM13,能同时结合肿瘤细胞CD30与NK细胞CD16A,引导NK细胞精准杀伤癌细胞。

    “这种疗法兼具高安全性与强效性,是NK细胞疗法相较CAR-T的优势所在。” Nieto指出,异体NK细胞不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毒性风险显著低于未经修饰的异体T细胞。他认为,通过CAR工程化或与双特异性抗体联用,NK细胞疗法或能有效对抗实体瘤。

    敏捷的转化模式

    雷兹瓦尼强调,实现“基础研究-转化开发-临床验证”全链条无缝衔接是研究所的核心理念:“我们的目标是将实验室发现快速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同时通过临床反馈反哺科研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一体化模式带来惊人效率。雷兹瓦尼表示,从概念验证到临床试验的推进周期可压缩至12-18个月,这得益于科研、医疗与生产环节的全流程自主能力。目前,研究所持有12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涵盖早期试验至多中心II期研究。

    人工智能亦在细胞疗法研发中扮演重要角色。生物信息学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供体差异,开发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供体优选系统——某些供体的免疫细胞表现出超强活性,而机器学习正帮助科学家破解这一谜题。

    超越癌症疆界

    尽管主攻癌症,但细胞疗法的疆域远不止于此。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疗法有望替代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以更精准、持久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雷兹瓦尼预言,未来五年将有大量突破性细胞疗法问世。“我们已见证其在诱导癌症缓解中的威力,更预见其重塑疾病治疗范式的潜能,下一步是让这些疗法更安全、可扩展、覆盖更广人群。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亦是责任。”

    参考文献:

    1.Roddie C. et al. N Engl J Med 391, 2219-2230 (2024).

    2.Marin D, Li Y, Basar, R. et al. Nature Med 30, 772–784 (2024).

    3.Khang, M. et al. Trends Biotechnol. 41, 1216-1219 (20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疏漏或错误,请速与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


    创新突破!赛德特生物SDTM001注射液 I 期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启动

    砥砺前行,迈向新阶段!赛德特生物核心管线SDT-T001获批进入Ⅱ期临床

    重磅!CDE发布《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归类和释义(征求意见稿)》

    细胞前沿 | 延长寿命40%,重磅CAR-T疗法研究结果刊登《柳叶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