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呈递
I类MHC分子主要呈递来自细胞内源性蛋白的片段,包括病毒蛋白或肿瘤相关蛋白。 II类MHC分子则专门呈递来自胞外或内吞小体中的蛋白片段。这种精密的区分机制确保了免疫系统能够有效识别不同来源的威胁。
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多面手
树突状细胞的发现堪称现代免疫学的重要里程碑。这种免疫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它们能够高效捕获和处理抗原 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可以从外周组织转运至淋巴结 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够感知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 能够通过交叉呈递将外源性抗原通过I类MHC途径呈递给CD8+ T细胞
T细胞活化的精密调控
T细胞的功能谱系
CD8+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分子直接杀死目标细胞 Th1细胞主要分泌IFN-γ,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Th2细胞通过产生IL-4、IL-5等细胞因子协助抗寄生虫免疫 Th17细胞产生IL-17,在抗细菌和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Tfh细胞通过CD40L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支持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Treg细胞则负责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维持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的终止与记忆的形成
抗原清除导致的被动终止 抑制性受体(如PD-1、CTLA4)的表达 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 促炎症消退脂质介质的产生
中央记忆T细胞(TCM)主要循环于血液和淋巴结中 效应记忆T细胞(TEM)巡逻于外周组织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则固定在特定组织中
免疫耗竭:慢性感染的困境
在HIV、乙肝、丙肝等慢性感染中,持续的抗原刺激导致T细胞表达多种抑制性受体,进入功能受损的"耗竭"状态。这种状态既是机体避免过度免疫反应的保护机制,也是这些感染难以根除的原因。然而,这一机制的发现也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如通过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来治疗某些肿瘤。
3. Steenhuysen J, M Nichols. Insight: Nobel winner’s last big experiment: himself. Reuters. October 6, 2011.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nobel-medicine-experiment/insight-nobel-winners-last-big-experiment-himself-idUSTRE7956CN20111006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