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数据
1. 新发病例数:我国2021年脑卒中缺血性发作新发病例数409万例
脑卒中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发作)与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2021年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新发病例数为1194.63万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达100.06/10万人,占全部新发病例的65.33%。其次是颅内出血,发病率为44.16/10万人。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最低,仅占整体发病的5.84%。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
中国2021年有409.05万脑卒中新发患者,占全球脑卒中新发人群的34.24%。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也远高于全球,是全球脑卒中发病率的1.89倍。缺血性发作新发病例为277.21万例(196.24/10万),占全部新发病例的67.77%。颅内出血新发病例为117.33万例(83.06/10万),占全部新发病例的28.68%。
2. 现患病例数:2021年我国缺血性发作现患病例数达2080万人
2021年全球脑卒中存量患者达9381.64万人,患病率显著上升至1202.77/10万,与2012年相比,这一数字激增了133.25/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例为74.56%,人数高达6994.49万人,其患病率为896.73/10万。
2021年中国脑卒中患者人数攀升至2633.54万人,患病率高达1864.32/10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增长迅速,较2012年增长了391.58/10万,这一增幅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受人口老龄化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控制不佳,均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3. 死亡率:我国颅内出血死亡率高于缺血性发作
2021年全球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了725.26万人,死亡率攀升至92.98/10万。死亡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出血占据主导地位,死亡率分别为46.04/10万与42.41/10万,二者不相上下,共同导致了整体脑卒中死亡的95.14%。
2021年,中国脑卒中死亡人数达到了259.16万人,死亡率高达183.47/10万。与全球趋势不同的是,中国脑卒中颅内出血的死亡率超过了缺血性脑卒中,具体表现为颅内出血死亡率为93.65/10万,而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为83.32/10万。
4.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包括维持呼吸道畅通;做好心脏监测,避免使用加重心脏负荷的药物;维护好脑血循环功能,管理好血压;降血糖恢复正常功能。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早期目标是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最有效的恢复脑血流的措施,越早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越高。但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较短,一般在发病6h内使用,建议发病4.5h内可以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6h内可以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发病6-24h内,建议通过机械取栓进行血管再通。若发病时间大于24h则需要采取一系列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及药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主要分为再通治疗与综合药物治疗。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尿激酶)和机械取栓,综合药物治疗主要有改善循环的丁苯酞与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神经保护类的依达拉奉、依达拉奉右莰醇等。
国内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主要治疗药物近几年市场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129亿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受治疗窗口限制,2023年销售额合计为25.96亿元,占比20.19%。丁苯酞作为石药核心品种,2023年销售额69.68亿元,占比54.19%。首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发布之前神经保护类药物市场巨大,依达拉奉作为佼佼者2019年销售额43.13亿元,但在重点监控目录发布后销售额断崖式下跌,2023年仅剩1.77亿元。依达拉奉右莰醇(先比新,1类新药)作为依达拉奉接棒产品,2020年上市至2023年销售额就已达到23.45亿元,仅次于丁苯酞。
1. 血管再通治疗
血管再通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及动脉溶栓。
(1)静脉溶栓治疗:目前静脉溶栓药物主要包括阿替普酶、替奈普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
(2)血管内机械取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重要进展,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3)动脉溶栓治疗: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证实动脉溶栓的获益,因此,目前首选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是血管内机械取栓,而不是动脉溶栓。
阿替普酶是由勃林格殷格翰(BI)研发,已成为全球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的标杆药物。在国内市场,阿替普酶也是静脉溶栓领域的佼佼者,2023年销售额高达15.31亿元,BI占据全部市场。
相较于阿替普酶,尿激酶虽然在溶栓治疗中更易出现出血副作用,但其显著的价格优势使它在国内基层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2022年尿激酶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南大药业和人福药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2.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机械取栓患者应在发病后尽快给与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及替罗非班。
3. 抗凝治疗
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应用50多年,但一直存在争议。Cochrance系统评价纳入28个随机对照(RCT)研究,所用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制剂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物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随访期末的病死率及残疾率亦无显著下降;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
4. 降纤治疗
降纤治疗适用于不适合溶栓,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高,降纤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降纤酶是以五步蛇毒和白眉蝮蛇毒为原料的制剂,在国内销售额不高,2023年销售额仅0.24亿元。巴曲酶是巴西矛头蝮蛇毒分离,由日本东菱药业研发,国内由托毕西药业独家销售,2023年销售额达3.5亿元。
5. 扩血管治疗
扩血管治疗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放松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腔,改善血流,从而提高血液供应。一项全国多中心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Ⅳ期临床研究,共纳入937例NIHSS评分≥7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该药早期即可显著改善患者残障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对大多数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因为扩血管可能导致血栓脱落或引发更多的血液供应不均,反而不利于病情恢复。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是常用的扩血管药物。
马来酸桂哌齐特是由赛诺菲开发,1974年在法国率先上市,但随后因安全性相继撤市。2002年四环医药在国内首先获批上市。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019年销售额为13.97亿元,四环医药独占近90%的市场。但在2019年被纳入首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后市场急剧下降,2023年销售额仅剩1.15亿元。
6. 其他改善循环类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目的除了恢复大血管再通外,脑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国内改善脑循环的药物主要有丁基苯酞和人尿激肽原酶。
丁苯酞是由水芹籽中提取得到,我国心血管领域首个1类新药,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重磅处方药新品种”之首。丁苯酞可以保护神经元,促进血管生成,可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自由基生成,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丁苯酞有注射液和胶囊剂两种剂型。2017年注射剂销售额为15.23亿元,同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销售额增长迅速,2022年销售峰值达71.77亿元,2023年销售额为50.09亿元。
丁苯酞专利已经到期,2021年化合物专利到期,2022年注射剂专利到期,2023年胶囊剂专利到期。丁苯酞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石药集团针对丁苯酞剂型进行了广泛布局,截至2024年9月10日,丁苯酞软胶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已经获批上市,丁苯酞注射液、丁苯酞片、左旋丁苯酞片、左旋丁苯酞注射液也已获批临床。丽珠集团、赛普睿思、仁合益康、奇健生物、奥信阳光、汇宇制药、优科生物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丁苯酞相关产品并均已进入临床阶段。
7. 他汀药物
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他汀药物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但还有待开展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证实。STAMINAMRI研究结果提示强化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40~80 mg或瑞舒伐他汀 20 mg)可以稳定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用的他汀药物包括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2023年销售额为42.48亿元。市场销售剂型主要为瑞舒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被纳入4+7集采,有4家企业中选,平均降幅为71.91%。
阿托伐他汀2023年销售额为96.91亿元。市场销售剂型主要为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同样被纳入4+7集采,有4家企业中选,平均降幅为68.63%。
8. 神经保护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可以保护神经细胞,提高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然而国际上多种神经保护药物的基础和动物实验虽显示良好的效果,但前期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常用的神经保护药品包括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银杏内酯及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其中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依达拉奉可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功能结局。
(1)依达拉奉市场分析
依达拉奉是由日本三菱制药研发,2001年4月首次在日本上市。2003年12月先声药业紧随其后成为全球第二家,中国第一家上市了依达拉奉。2016年,依达拉奉注射液的销售额攀至巅峰,达到了55.48亿元。然而,随着2019年该药品被正式纳入首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其市场表现急剧转变,2020年销售额骤降至13.85亿元,跌幅高达67.88%。
先声药业与博大制药为依达拉奉注射液头部企业,长期以来共同把持着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
(2)依达拉奉右莰醇(先必新)市场分析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先必新)是先声药业历经13年自主研发,于2020年7月获批上市的脑卒中1类新药,适应症为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在7月份上市销售到12月底快速进入医保。
先声药业发挥原有中枢神经市场优势,2020年依达拉奉右莰醇浓溶液销售额为0.43亿元,至2023年销售额已达到23.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9.22%,增长迅速,填补了依达拉奉缺失的市场。
目前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申报企业仅先声药业一家,短时间内不会有其他企业竞争。依达拉奉右莰醇新剂型舌下片上市申请也已于2023.6.29获CDE承办,舌下剂型有望为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提供更加方便的给药方式。
据tyc7111cc太阳成集团药物流向数据统计,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先必新2023年各季度销售量和销售额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2023Q2销售额为全年最高,达到166.54万元。
先必新2023年销售额TOP3医院(齐齐哈尔市为例)分别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泰来县人民医院。
同样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先必新2023年销售市场分布在二、三级医院。2023Q2销售额为全年最高,其主要由于二级医院销售额增加所致。除了第二季度,其余三个季度的销售额都主要分布在三级医院,占比在70%~85%左右。
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市场趋势分析
1. 替奈普酶可能成为阿替普酶的替代品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主要是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目的是实现血管再通,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分为三代:
(1)第一代代表药物是链激酶和尿激酶。链激酶其生产成本低,半衰期适中,但因其来源于细菌,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且缺乏纤维蛋白特异性,在临床使用时易出现出血副作用。尿激酶是从人尿发现并分离出来的,可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同样无纤维蛋白特异性。
(2)第二代代表药物为阿替普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风险。但半衰期较短,临床使用需要较高剂量,会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增加脑出血和水肿风险,价格也比较高。
(3)第三代代表药物为替奈普酶。纤维蛋白特异性更高,半衰期更长。在美国2019年卒中急性期指南中,在某些情况下,推荐替奈普酶可以替代阿替普酶。比如:对无静脉溶栓禁忌证同时也适合行机械取栓的患者,选择替奈普酶(单次静脉团注0.25mg/kg,最大剂量25mg)而非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可能是合理的。对于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替奈普酶替代阿替普酶。
我国药品审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10日,勃林格殷格翰、世贸天阶医药、丰华生物注射用替奈普酶均已进入申请上市阶段。
2. 多靶点脑保护药物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核心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目前为止被循证医学证实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至少一半的患者可能由再灌注损伤导致预后不良。另一个极有希望技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又能防止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措施,是针对缺血级联反应的脑细胞保护。
《缺血性卒中脑保护科学声明——来自脑卒中学会的科学声明》指出,多靶点药物可以在缺血级联反应的多个层面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多重效应终点。依达拉奉右莰醇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脑细胞保护剂,有基础研究显示,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神经炎症双效协同机制,可有效阻断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级联反应,打破了既往脑细胞保护药物在临床转化过程中不断面临失败的困境。
研究者不断针对系列新靶点进行相关研究,并从传统脑保护靶点转向更上游、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小RNA、蛋白质修饰等,既不局限于脑细胞保护的特定环节或药物靶点,而是关注脑细胞保护的整体病理生理过程,从更深层次、更广泛的角度探索脑细胞保护机制。目前比较热门的领域包括非编码RNA和多靶点保护。
(1)非编码RNA:可通过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等),有望作为新型的AIS脑细胞保护药物。尤其是环状RNA,在组织中显示出高度的时空特异性,有望成为AIS的潜在治疗靶点。
(2)多靶点保护:通过影响缺血级联反应的多个方面,包括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进行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实现多重效应终点。此外,由中医药多组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引申出的“以药试靶”“以靶组方”“态靶结合”等观点,也是一种多靶点保护新模式,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以上内容均来自摩熵咨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如需查看或下载完整版报告,可点击!
想要解锁更多药品信息吗?查询tyc7111cc太阳成集团(原药融云)数据库(vip.ybspc.cn/?zmt-mhwz)掌握药品各国上市情况、药品批文信息、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市场竞争格局、一致性评价情况、集采中标情况、药企申报审批信息、最新动态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