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多学科团队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视网膜刺激技术,该技术能让人们感知到一种人眼从未见过的颜色。这项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将这种新感知到的颜色命名为 “olo”。
人类视网膜包含两种主要的光感受器:视杆细胞(负责在弱光环境下的视觉)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根据其处理的光的波长分为三种类型:虽然这些视锥细胞通常协同工作以产生彩色视觉,但研究人员好奇,如果只选择性地刺激一种视锥细胞,特别是 M 视锥细胞,会发生什么情况。研究团队使用自适应光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O - OCT)技术,绘制了数名志愿者视网膜中单个 M 视锥光感受器的分布图。这些视网膜图谱因个体而异。然后,研究人员使用激光选择性地刺激已识别的 M 视锥细胞,同时让参与者专注于一个小方形目标的指定区域。这项名为“Oz”的技术(向《绿野仙踪》中的虚构世界奥兹国致敬)产生了惊人的结果。
包括研究团队成员在内的志愿者报告称,他们看到了一种独特且饱和度很高的蓝绿色,这种颜色在人类视觉中此前从未有过定义。研究团队受二进制数字表示(0,1,0,分别对应 L、M 和 S 视锥细胞)的启发,将这种新颜色命名为“olo”。在发现这种颜色后,研究人员将“olo”色融入数字媒体,如照片和视频中,为受试者提供包含这种新感知色调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这项技术对色觉缺陷(包括各种形式的色盲)的研究和治疗具有潜在意义。通过模拟刺激第四种视锥细胞的情况(类似于罕见的四色视觉案例中发生的情况),该方法未来或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视网膜信号处理过程以及个体在颜色感知上的差异。这种新颖的方法可能会为增强视觉体验开辟新途径,同时也为眼科学中与视网膜功能和颜色处理障碍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James Fong et al, Novel color via stimulation of individual photoreceptors at population scale, Science Advances (2025). DOI: 10.1126/sciadv.adu1052
睿盟希国际视觉科学基金,以 For better vision and insight 为愿景,致力于全球范围内挖掘并投资视觉科学领域的创新科技公司
商务合作和技术转移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