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7月1日起,江苏将“胚胎培养”等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椎管内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辅助生殖治疗项目报销比例最高达80%
前期,根据国家医保局有关立项指南要求,省医保、卫健部门对江苏省现行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规范统一,设立“胚胎培养”等一批新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制定了项目收费价格。此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项目涵盖了开展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常用必要的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全省实行统一医保支付政策,参保人员在省内符合卫生和医保等相关政策规定的医疗机构,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生的1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的门诊治疗费用,实行门诊按项目单独支付,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患者除先行自付部分外,统筹基金分别按80%和70%予以支付。
以人工授精为例,群众去医院通常需要做人工授精、精子优选处理等项目,按照项目收标准,人工授精价格500元、精子优选处理750元,医院需收费1250元,纳入医保支付后,职工医保报销约1000元,个人仅需付200多元。
再比如,以一代试管婴儿为例,常开展的项目包括取卵术2500元、精子优选处理750元、胚胎培养4500元、胚胎培养-囊胚培养1350元、胚胎移植2300元,医院按照上述项目价格收费11400元,纳入医保支付后,职工医保可以报销8000元左右。
▍多省辅助生殖入医保,医保局规范行业定价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是医保政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23年底,北京、广西、甘肃、内蒙古等4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
此后,多个省份医保部门积极跟进,截至2024年6月1日,上海、浙江、江西、山东、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正在提速扩围。
为了规范行业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推动规范、高效开展相关医疗服务项目,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本五花八门的辅助生殖类项目分类整合为12项,如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截至目前,已指导24个省份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其中23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
实行政府指导价后,费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内蒙古价格调整后平均降幅达20%。江西通过项目间比价、学科间比价及地域间比价等多种方式,科学制定项目价格,以在南昌的省直医院价格为例,“取卵术”从1500元下调至1000元,“胚胎移植”从1600元下调至1000元。
此外,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对指导价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广西、青海、山东、新疆及兵团地区实行固定指导价;上海采取最高收费标准限价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
目前,北京是全国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力度最大的地方,没有报销次数的限制。广西的相关政策中,对纳入医保的辅助生殖相关项目,有多个限制条件,包括限于门诊、每人最多只能报销2次,基本覆盖每名参保人两个辅助生殖移植周期的治疗费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认为,纳入医保的政策,鼓励支持意义大于真正推动生育意愿增加的意义。
▍辅助生殖的“盘”,到底有多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团队的最新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07~2020年,国内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目前,国内每年约130万对夫妇采用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3%通过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出生。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黄国宁表示,以其所在医院为例,每年不孕门诊看诊人次约45万人次,其中采取试管婴儿助孕的取卵手术为1.1万人次左右,占比约2.4%。
生育率降低、人口减少,也与人口红利的下降和经济发展受阻相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公布新政,包括放开生育相关的一些限制,给予生育补贴等。相比之下,辅助生殖进入医保,无疑是更加值得期待的释放生育潜能的努力。对那些想生不能生的人来说,生育是刚性需求。辅助生殖有助于治疗不孕不育症,纳入医保,可以降低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门槛,推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个福音。
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医保局在过去几年的集采、医保谈判中,掌握了倒逼产业升级,促进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回归合理的密码。对于辅助生殖产业来说,这既预示着重大利好,也酝酿着一场重要的变革——辅助生殖药品、试剂要升级换代、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都要提高。
(内容整合自:江苏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周刊、虎嗅网报道)
阿尔兹海默病里程碑新药开出首方
诺和诺德两款新药在微博赚足“自来水”
一周一次!胰岛素里程碑新药正式获批
集采升级,定向爆破大品种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