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欧阳取长教授:再创佳绩!国产 TROP2 ADC 芦康沙妥珠单抗 ORR 达 70.7%,展现重塑一线 TNBC 治疗格局的潜力

TROP2 三阴性乳腺癌 TNBC
06/04
208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有效治疗靶点、易复发转移,长期以来临床治疗选择有限,亟待更有效的治疗方案[1]。 TROP2 作为在 TNBC 中高表达的跨膜蛋白,不仅与不良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更成为 ADC 药物研发的关键靶点[2]。近年来,TROP2 ADC 已成功改写晚期或转移性 TNBC 二线及后线治疗格局,其中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作为新型 TROP2 ADC ,凭借创新连接子技术与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载荷,在中国获批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 2 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 1 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a/mTNBC)成人患者[3]。尽管 TROP2 ADC 单药或联合免疫治疗在 mTNBC 一线治疗的研究已取得进展[4-5],但截至目前,该类药物尚未在 a/mTNBC 一线治疗中获批*。


*截止至文章发表时


2025 年 ASCO 大会公布的 OptiTROP-Breast05 研究初步结果,首次证实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作为一线治疗的显著疗效,有望重塑 a/mTNBC 治疗格局[6]。本文将基于该研究结果,深入探讨 TROP2 ADC 从后线向一线治疗模式的升级,及其对 a/mTNBC 临床实践带来的深远影响。「丁香园肿瘤时间」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对这项研究进行权威解读与点评。


图 1 殷咏梅教授在 2025 ASCO 大会上汇报


研究介绍


研究设计:


OptiTROP-Breast05 是一项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 a/mTNBC 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 II 期临床研究。研究纳入未经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 a/mTNBC 患者,无论 PD-L1 或 TROP2 表达状态如何,均接受 5 mg/kg 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给药方案为每两周一次(Q2W),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对于复发性 TNBC 患者,要求无病间期(DFI)≥ 6个月方可入组。根据 RECIST v1.1 标准,研究者前 18 个月每 6 周进行一次肿瘤评估,之后调整为每 12 周定期评估。


患者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 41 例患者,中位年龄为 55 岁。其中,43.9% 患者 ECOG PS 评分为 1,78.0% 患者 PD-L1 CPS < 10。基线数据显示,61.0% 患者存在内脏转移,29.3% 为新发转移患者,19.5% 患者 DFI 为 6~12 个月,51.2% 患者 DFI 超过 12 个月。


疗效:


数据截至 2024 年 11 月 18 日(中位随访 18.6 个月),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 70.7% (95%CI: 54.5%-83.9%)[29/41,含 3 例未确认部分缓解(PR)],疾病控制率(DCR)为 92.7% (95%CI: 80.1%-98.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 12.2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13.4 个月(95%CI: 9.9-18.2),12 个月 PFS 率为 64.6%(95%CI: 45.0%-78.7%)。在 32 例 PD-L1 CPS < 10 的亚组患者中,ORR 为 71.9%(95%CI: 53.3%-86.3%)(23/32,含 3 例未确认 PR),DCR 达 93.8%(95%CI: 79.2%-99.2%),且亚组分析显示 mPFS 为 13.1 个月(95%CI: 8.9-18.2),12 个月 PFS 为 59.1%(95%CI: 37.1%-75.7%),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疗效不受 PD-L1 表达状态的限制。


图 2 主要终点 ORR 及次要终点 DCR


图 3 次要终点 PFS



安全性:


安全性分析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 a/mTNBC 一线治疗的总体安全性可控。研究期间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无周围神经病变或间质性肺病(ILD)/肺炎报告。63.4% 患者发生 ≥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其中常见 ≥ 3 级 TRAEs(发生率 ≥ 5%)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46.3%)、白细胞计数下降(34.1%)、贫血(12.2%)、口腔炎(9.8%)、淋巴细胞计数下降(7.3%)及乏力(7.3%)。


研究结论:


II 期 OptiTROP-Breast05 研究结果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作为 a/mTNBC 一线治疗方案,展现出显著且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其疗效不受 PD-L1 状态影响。同时,该药物安全性可控,主要以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主。上述结果证实,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成为 a/mTNBC 一线治疗的全新有效选择。


专家点评


欧阳取长教授:TROP2 ADC 突破 a/mTNBC 治疗——国产创新之光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侵袭性最强、预后最差的亚型。超过 30% 的 TNBC 患者会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7]。 复发或转移性 TNBC 通常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不足 15%,显著低于乳腺癌患者整体 5 年生存率(31%)[8]。目前,a/mTNBC 一线治疗策略主要依据 PD-L1 表达状态及 BRCA1/2 突变情况选择,包括单药化疗、联合化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9]。然而,传统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 ICI 治疗则面临着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的临床挑战;此外,a/mTNBC 靶向治疗选择相对有限,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


TROP2 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却在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上皮肿瘤中高表达,尤其在 TNBC 细胞中过表达[10],是 TNBC 的理想治疗靶点[2]


ADC 由靶向抗体、细胞毒性有效载荷及连接子组成。通过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将有效载荷递送至肿瘤细胞,经连接子水解后释放有效载荷诱导细胞凋亡[11]。其独特的「旁观者效应」还可杀伤邻近癌细胞[12]。我国首款原创 TROP2 ADC 芦康沙妥珠单抗以「精准靶向 + 连接子创新 + 强效载荷」的药物设计优势,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肿瘤部位高效释放,达到精准杀伤与安全性的平衡[13]


在 2025 年 ASCO 年会上,芦康沙妥珠单抗公布了令人振奋的一线治疗数据[6]。II 期 OptiTROP-Breast05 研究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 ORR 达 70.7%, DCR 达 92.7%, mPFS 为 13.4 个月,展现出显著且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在 PD-L1 分层分析中,研究人群 78% 为 PD-L1 CPS < 10 患者,该亚组 ORR 达 71.9%、DCR 为 93.8%、mPFS 为 13.1 个月,与全人群数据相比疗效差异甚微,这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活性不受 PD-L1 表达状态影响,可实现全人群广谱覆盖。安全性方面,研究期间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无周围神经病变或间质性肺病/肺炎报告。芦康沙妥珠单抗的 ILD 发生率较低,展现出较好的治疗安全性特征。总而言之,OptiTROP-Breast05 研究证实,芦康沙妥珠单抗可为 a/mTNBC 患者提供一线治疗新选择。


事实上,芦康沙妥珠单抗在 a/mTNBC 领域的治疗突破,并非一蹴而就的偶然成果,而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必然结果。其关键性 III 期研究 OptiTROP-Breast01 研究显示[14],与化疗相比,芦康沙妥珠单抗 a/mTNBC 后线治疗中展现出 mPFS 显著延长(6.7 个月 vs. 2.5 个月;HR = 0.32,95% CI:0.24~0.44;P < 0.001), mOS 亦呈现明显优势(尚未达到 vs. 9.4 个月;HR:0.53,95% CI:0.36~0.78,P = 0.0005)。基于此,芦康沙妥珠单抗于 2024 年 11 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 2 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 1 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5],成为我国首款自主创新获批上市的 TROP2 ADC 药物,正式开启 a/mTNBC 治疗的「国产创新时代」。


凭借良好的疗效,芦康沙妥珠单抗也迅速被国内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用于 TNBC 二线及后线治疗,如 2025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将其作为 晚期 TNBC 紫杉醇治疗失败后的 II 级推荐治疗方案[15]; 2025 版 CACA 与 CMA-CSO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 年版精要本)[16]和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4 版)[17]均推荐用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


图 4《2025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推荐


图 5《乳腺癌诊疗与规范》推荐


图 6 《ABCC 指南》推荐


从分子靶点到全程管理:芦康沙妥珠单抗重塑乳腺癌治疗版图


作为中国原创 TROP2 ADC 的标杆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正以多维度的研发突破重塑乳腺癌治疗格局。在适应症拓展层面,其从 a/mTNBC 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的跨越已获 OptiTROP-Breast05[6] 研究强力佐证,其一线治疗潜力有望推动指南推荐升级,成为不可切除 a/mTNBC 的一线治疗新标准。目前,两项 III 期临床研究正在同步开展:SKB264-III-11 研究[18]正对比芦康沙妥珠单抗与医生选择化疗方案(TPC)在不可切除的复发或转移性 TNBC 一线治疗的疗效,而 MK-2870-011 研究[19]重点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 TPC 在 PD-L1 低表达(CPS < 10)的初治局部复发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TNBC 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这些研究将为其纳入一线指南提供更充分的证据。在 TNBC 的(新)辅助治疗阶段, III 期 MK-2870-012 研究[20]正在评估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 TNBC 患者中,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与 TPC 的疗效与安全性,为 TNBC 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全新可能。


与此同时,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范围正从 a/mTNBC 向 HR+/HER2- 乳腺癌延伸。国际多中心 I/II 期篮子研究 KL264-01 数据显示 ORR 为36.8%,mPFS 长达 11.1 个月,且在不同 HER2 表达水平、原发/继发内分泌耐药及是否 CDK4/6 抑制剂经治的患者均展现一致获益[21]。基于此, 2025 年 5 月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突破性治疗药物被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或转移性阶段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HR+/HER2- 乳腺癌成人患者[22]。此外,两项聚焦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 HR+/HER2- 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正在积极推进:一项是 MK-2870-10 研究[23],一项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牵头的 SKB264-III-10[24] 研究,其结果将进一步夯实芦康沙妥珠单抗在 HR+/HER2- 乳腺癌中的治疗地位。


在治疗模式创新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正从单药治疗向联合策略升级。目前,国内外已启动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 PD-L1 单抗治疗 TNBC 的临床研究,如 SKB264-II-07 研究[25]正在探索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 TNBC 乳腺癌患者中, 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不联合 KL-A167 的 II 期临床研究。


表 1 芦康沙妥珠单抗乳腺癌部分临床研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当前,芦康沙妥珠单抗以「单药疗效卓越」和「安全性优异」的双重优势持续改写 a/mTNBC 治疗标准。随着适应症的广谱拓展与联合策略的深度优化,不仅将成为乳腺癌全程管理的核心选择,更以中国创新药典范的姿态,在 ADC 重塑肿瘤治疗模式的浪潮中彰显我国在靶向治疗领域的研发实力。尽管广泛应用仍需更多 III 期数据验证,但现有证据已勾勒出以 ADC 为核心的精准治疗新时代蓝图,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研究数据的揭晓!


点评专家



欧阳取长 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常务委员

•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乳腺癌学组组长

•《肿瘤药学》副主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本文转载自:丁香园


参考文献:

[1] Leon-Ferre RA, Goetz MP. Advances in systemic therapies for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BMJ. 2023;381:e071674. Published 2023 May 30.

[2]Hu Y, Zhu Y, Qi D, Tang C, Zhang W. Trop2-targeted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Biomark Res. 2024;12(1):82. Published 2024 Aug 13. doi:10.1186/s40364-024-00633-6

[3]https://www.nmpa.gov.cn/zhuanti/cxylqx/cxypxx/20241128155815131.html

[4]https://www.gilead.com/news/news-details/2025/ascent-03-trodelvy-demonstrates-highly-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linically-meaningful-improvement-in-progression-free-survival-in-patients-with-first-line-metastatic-triple-negative-breast

[5]https://www.gilead.com/news/news-details/2025/trodelvy-plus-keytruda-demonstrates-a-statistically-significant-and-clinically-meaningful-improvement-in-progression-free-survival-in-patients-with-previously-untreated-pd-l1-metastatic-trip

[6]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46100

[7]Morrison L, Okines A. Systemic Therapy for Metastatic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urrent Treat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ancers (Basel). 2023;15(15):3801. Published 2023 Jul 26. doi:10.3390/cancers15153801

[8]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ecent trends in SEER age-adjusted incidence rates, 2000-2020[EB/OL]. [2024-03-20]. https://seer.cancer.gov/statistics-network/explorer/.

[9]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5.

[10] Zhao W, Kuai X, Zhou X, et al. Trop2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the promotion of EMT in human breast cancer. Oncol Rep. 2018;40(2):759-766.

[11]Peters C, Brown S.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s novel anti-cancer chemotherapeutics. Biosci Rep. 2015;35(4):e00225. Published 2015 Jun 12.

[12]Staudacher AH, Brown MP.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nd bystander killing: is antigen-dependent internalisation required?. Br J Cancer. 2017;117(12):1736-1742.

[13] Aditya Bardia et al. Final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ASCENT Clinical Trial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Association of Outcomes by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and 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 Expression. JCO 42, 1738-1744(2024).

[14] Cheng Y, Yuan X, Tian Q, et al. Preclinical profiles of SKB264, a novel anti-TROP2 antibody conjugated to topoisomerase inhibitor, demonstrated promising antitumor efficacy compared to IMMU-132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Front Oncol. 2023 Dec 07;13:1334938. doi: 10.3389/fonc.2023.1334938.]. Front Oncol. 2022;12:951589. Published 2022 Dec 23.

[1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5)》

[16]《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

[17]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24,46(12):1079-1106.

[18] https://trialsearch.who.int/Trial2.aspx?TrialID=NCT06279364

[19] https://trialsearch.who.int/Trial2.aspx?TrialID=NCT06841354

[20] https://trialsearch.who.int/Trial2.aspx?TrialID=CTIS2023-504962-52-00

[21] Q. Ouyang, et al.SKB264(MK-2870)in previously treated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HER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Results from a phase I/II, single-arm, basket trial. 2023 ESMO. Abstract 380MO.

[22]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2f78f372d351c6851af7431c7710a731

[23]https://trialsearch.who.int/Trial2.aspx?TrialID=CTIS2023-504918-29-00

[24] https://trialsearch.who.int/Trial2.aspx?TrialID=NCT06081959

[25] https://trialsearch.who.int/Trial2.aspx?TrialID=NCT05445908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