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Advanced Science:李校堃院士/黄志锋教授课题组发现FGF2调控肝脏再生修复的新机制

    PPARγ 南京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03/21
    53


    2025年3月17日,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黄志锋教授课题组联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萍萍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FGF2 Mediated USP42-PPARg Axis Activation Ameliorates Liver Oxidative Damage and Promotes Re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阐释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通过激活USP42-PPARγ分子轴,促进肝损伤修复与器官再生的分子机制,并据此构建了新型纳米靶向递送体系,为肝脏再生提供了潜在新策略。

    作为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稳态的关键器官,肝脏承担着解毒、调控糖脂代谢及胆汁分泌等核心生理功能,其再生能力对维持机体稳态至关重要。然而,在慢性肝病、衰老或严重理化损伤等病理条件下,肝脏自我修复机制常被抑制,可能引发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如何激活再生潜能、突破修复瓶颈,成为肝脏医学研究的焦点。

    该项研究发现:肝细胞分泌的FGF2能够促进去泛素化酶USP42直接结合于核受体PPARγ,通过去泛素化修饰的调控方式,增强PPARγ的蛋白稳定性。稳定后的PPARγ以转录调控的方式激活下游抗氧化应激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网络,形成抵御氧化损伤、加速干细胞再生的双重保护机制。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创新性开发了EV@FGF2-RSG纳米颗粒——将FGF2与PPARγ完全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共载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EV)中。该设计巧妙利用EV的天然靶向性,使药物高效富集于损伤肝脏区域并控释活性成分。实验数据显示,这一创新策略使肝脏再生标志物表达量提升超50%,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方案。总之,此项成果不仅揭示了肝脏再生的新型分子开关,更通过智能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转化潜能。

    FGF2调控USP42-PPARg轴而促进肝再生的机制模式图

    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黄志锋教授以及南京大学沈萍萍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后杨南飞(现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田强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瓯江实验室拔尖人才启动基金的支持。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