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大阪一家聚焦“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低成本制造的细胞制备中心——“Yanai my iPS制作所”正式揭牌启用。该中心由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财团运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大幅降低iPS细胞生产成本,推动再生医疗领域的个性化治疗发展。其总投资约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00万元),全部由日本迅销集团(旗下拥有“优衣库”品牌)会长兼社长柳井正个人捐赠。在当日记者会上,柳井正表示,这项技术可能引发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但仅靠政府预算难以覆盖所有创新可能。希望更多行业参与者加入,共同为未来医疗“投资”。iPS细胞是通过将体细胞重编程获得的“万能细胞”,可分化为人体多种组织,因与患者自身基因匹配,在再生医疗中应用可显著降低移植排斥反应风险。然而,目前手工作业模式下,单次iPS细胞制造成本高达约5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0万元),且制造周期长达半年,成为临床普及的主要瓶颈。新启用的细胞制备中心占地约1400平方米,配备14台自动化培养装置及细胞存储空间,通过工程自动化技术优化流程。据介绍,该再生医学中心目标将单次制造成本降至约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制造周期缩短至3周左右。若进展顺利,2028年度前有望启动基于该设施制备的iPS细胞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作为iPS细胞研究的领军人物,该中心财团理事长、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在发布会上强调,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但希望通过优化iPS细胞制备技术与流程,为患者提供‘最适配、最良心价格’的iPS细胞。该中心的投用不仅将降低医疗成本,更将为“人人可及”的再生医疗铺平道路。此次大阪该细胞制备中心的启用,不仅是单点技术的突破,更标志着iPS细胞从“高成本产品”向“普惠医疗资源”转型的重要一步。目前,全球再生医疗领域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而iPS细胞因无需胚胎、规避伦理争议 等优势,被视为最具潜力的技术路径之一。在国际舞台上,除了日本外,Fate Therapeutics、Century Therapeutics已推动iPS细胞衍生的CAR-T和NK细胞疗法进入临床阶段,Cynata Therapeutics则在iPSC衍生MSC(i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关节炎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iMSC治疗膝骨关节炎已迈入临床3期,距离实际应用仅有一步之遥。这股创新浪潮同样席卷中国,在中国创新力量阵营中,中盛溯源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构建了多元化的iPS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平台,打造了覆盖神经系统疾病、组织损伤、肿瘤、免疫疾病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体系,其中iPSC衍生MSC/MSCplus疗法在膝骨关节炎(临床2期)、间质性肺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1/2期)三个适应症同步推进;其针对帕金森病的iPSC衍生DAP处于临床1期;基于iPSC衍生NK的通用型疗法治疗两个血液瘤适应症处于临床1/2。同时国内其企业如睿健医药、跃赛生物在神经领域,艾尔普再生医学在心血管领域同样取得了重要突破,这种多领域并进的态势,标志着iPS细胞临床应用正从单病种突破向系统化治疗体系演进。总之,iPS细胞生产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快速进展为再生医学迈向新时代注入强劲动力。往期文章推荐:(点击下方文章题目即可打开原文)
投资3亿元,国内一细胞药物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国内一聚焦细胞治疗的公司完成A1轮融资
阿里加速布局细胞治疗领域:中国首款干细胞药品上架淘宝
FDA紧急叫停!美国细胞运往中国临床试验被禁
同比增长42%!细胞与基因治疗成亮点,CDE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4年)》
γδ TCR免疫细胞疗法突破在望,国内团队完成γδ T细胞免疫识别机制拼图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通用型抗衰间充质祖细胞疗法,开创多器官协同抗衰新路径
一家AAV基因治疗公司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
规范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先进治疗药品的管理,CDE发布《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归类和释义(征求意见稿)》
中科院开发出外泌体分离纯化新技术,3分钟即可获得高纯度外泌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项目申报指引发布
声明:内容来源于NHK、Yanai my iPS制作所、公众号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