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号称“全球头号癌症杀手”
当肺癌患者的
肺功能越来越差的情况下
怎么办?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
直击病案现场👇

59岁的张阿姨(化名)已有20余年的支扩病史,在长期反复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右肺中叶结节逐渐增大,经过穿刺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明确诊断为肺癌,同时PET-CT检查结果显示未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张阿姨尚处中年,预期寿命较长,根据国内国际肺癌诊疗指南,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该类患者最佳选择!然而,由于多年的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张阿姨的肺功能极差,活动耐力也明显减弱,患者及家属都担心手术风险过高。为了寻求更专业、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张阿姨经多方打听和医生推荐,最终来到了上海市东方医院胸外科就诊。
01.
术前检查揭示复杂病情
张阿姨入院后,胸外科葛欣雨医生立刻展开病史询问并安排完善相关检查。胸部CT结果显示,患者双肺均存在支气管扩张,尤其是左肺呈现广泛的囊柱状扩张,左肺下叶损毁严重,纵隔明显向左侧偏移,左肺功能显著受限。肺功能检测显示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仅占预计值的45%,而分侧肺功能检查进一步证实了患者及家属的担忧:右肺功能约占90%,左侧仅占10%左右。
这意味着患侧(右肺)已经代偿了大部分肺功能,左肺的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又需要术中进行隔离。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麻醉的难度、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潜在的感染、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性!

左图:右肺中叶结节(腺癌)
右图:左肺下叶支扩病灶

分侧肺功能
(右肺约占90%,左侧仅占10%左右)
多重Bug叠加
手术是否可行?
当然可行!
方文涛教授团队经数十年技术积淀,对于合并基础疾病、肺功能差、巨大肿瘤等复杂患者的手术有着丰富的经验。如肺癌曾行左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在无插管下顺利进行胸腔镜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等。
尽管有着诸多成功经验
但面对这类复杂的病人
更需要考量诸多因素
才能确保患者保证患者
安全手术、顺利康复
多学科协同诊疗
才是此次救治制胜的法宝!
02.
多学科协作改善术前病情
张阿姨多年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病况,若控制不佳,术后可能面临感染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面对这一难题,胸外科团队在张阿姨入院时,便联合呼吸内科季颖群主任团队协同诊疗,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及时清理积痰、寻找致病菌,并进行痰检和药敏测试,针对性地对抗感染。经过多轮精准治疗,张阿姨的痰量逐渐减少,从黄浓痰变为稀薄白痰,症状明显好转。
同时,胸外科团队为张阿姨制定了术前心肺功能训练方案,包括“腹式呼吸 + 阻力呼气训练”,配合雾化吸入、体位引流,促进排痰,提升气道廓清能力,预防支扩诱发感染。此外,还安排患者进行步行、爬楼梯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力。在营养强化与心理干预方面,调整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改善营养状态,并开展术前宣教与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通过呼吸内科与胸外科团队的联合治疗,张阿姨的支扩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心肺功能显著提升,为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
03.
术中精准协作保障手术成功
术中既要实现两侧肺的隔离,又要维持右侧肺萎陷以便手术操作,同时还要保障良好的通气和氧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难度极高。
为此,麻醉科姚俊岩教授、陆慧红主任团队精心制定了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借助纤支镜引导,快速精准完成气管导管定位,实现左肺隔离,防止感染扩散;利用CPAP装置持续控压通气,结合间断小潮气量通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通过反复吸引肺分泌物,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方文涛教授团队手术中
方文涛教授团队则术前评估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利用胸腔镜“精准狙击”,在与麻醉团队良好的协作配合下,仅半小时便完成了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合理放置引流管并实施多模式镇痛。整个手术过程快速、精准、微创,无漏气、无明显出血!术后,麻醉团队通过在椎旁神经阻滞加强镇痛。
术前完善的评估与治疗为手术奠定了良好基础,而术中麻醉团队与胸外团队的紧密协作,则为患者加速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术后精心护理
助力患者康复加速
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和精心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重症监护刘杨主任与胸外科赵田主任指导医护团队使出一套涵盖“疼痛管理、气道管理、感染感染防控、及早活动”的康复组合拳。
1
疼痛管理:术中合理放置引流管及有效的多模式镇痛,极大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因疼痛阻碍患者主动深呼吸与活动。
2
气道管理:术后,胸外科护理团队采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与肺功能训练的方式,再次指导患者深呼吸训练,过程中提供气球、呼吸功能训练器等多种训练工具,让康复训练不再枯燥。
3
感染防控:通过痰检和药敏测试结果,针对性使用抗生素;调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胸部平片等结果,及时停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4
及早活动:术后第1天在家属协助下坐起、行走,通过早期活动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上海市东方医院胸外科团队在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本院多学科诊疗的强大优势,将多学科协作贯穿于整个围术期管理。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到术后加速康复,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无缝配合,确保每一位患者的诊疗过程安全、精准、快速且高效。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手术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坚实防线!
专家介绍



素材:胸外科
编辑:孙轶男
审核:孙钰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最全解读!肿瘤科:仁术“抗癌”护航生命的“每程每站”
门诊相关

官方版必备!东方医院热门专病门诊全攻略,第二期→

东方医院6月门诊一览表
专家推荐

重要消息!段涛教授正式加入东方医院!
医院发展

共同研讨,共同见证!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