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2025 ASCO中国之声 | 全球首创双抗ADC iza-bren(BL-B01D1)实现肺癌治疗双重突破

    EGFR 小细胞肺癌
    06/03
    12


    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6月3日,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隆重召开。大会首日,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新概念(New Concept) 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XHER3双抗ADC- iza-bren(BL-B01D1)携两项肺癌数据精彩绽放ASCO会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云鹏教授、黄岩教授分别以口头汇报形式带来iza-bren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结果, AACR 现任主席Lilian Siu 现场高度赞扬了该两项口头报告在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专家携中国原创再次登上全球肿瘤殿堂,China Voice 震撼国际舞台。

    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抗ADC药物,既往iza-bren首次人体研究结果已经显示了其在EGFR野生型NSCLC、EGFR突变型NSCLC、鼻咽癌、食管鳞癌、胆管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实体瘤患者中的良好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中,iza-bren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 63.2%[1]


    本次 ASCO 数据报道是在既往I期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布了iza-bren在具有经典 EGFR 突变外的驱动基因变异(Genomic Alterations,GA)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SCLC 中的临床结果。


    Iza-bren在经治经典EGFR突变外驱动基因变异局晚/转移性NSCLC治疗中崭露头角


    在NSCLC的临床诊疗中,ADC药物在携带经典EGFR突变的患者中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而携带经典EGFR突变以外驱动基因变异的患者,仍旧缺乏治疗选择[2-4]。本次ASCO年会上杨云鹏教授报告了iza-bren在经典EGFR突变外的驱动基因变异的局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5]

    图1.杨云鹏教授 ASCO 现场报告

    该研究主要纳入经典EGFR突变(外显子19缺失突变和L858R)外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靶向治疗(如适用)后出现疾病进展,同时前线化疗不超过1次。纳入患者接受iza-bren 2.5mg/kg D1D8 Q3W治疗,主要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终点为ORR、DCR和DoR,探索终点为PFS和OS(研究设计如图2)。

    图2 研究设计


    截至2025年3月25日,共83例携带经典EGFR突变外驱动基因变异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EGFR 外显子20插入突变和非经典突变患者14例、HER2突变患者19例、KRAS/BRAF/MET突变患者26例、ALK/ROS1/RET/NTRK融合患者24例。整体上,既往接受1线、2线、3线及以上患者占比分别为67.5%、18.1%和14.5%。既往接受过铂类为基础的化疗、PD-(L)1单抗、靶向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4.7%、50.6%和51.8%(不同突变类型患者基线特征如下表1)。

    表1 基线特征


    安全性方面,接受iza-bren 治疗的整体安全性良好。≥ 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或降低剂量等进行有效管理,因 TRAE 导致的停药率仅为2.4%。

    表2 安全性数据

    图3 iza-bren不良反应谱及发生率


    有效性方面,患者整体ORR为46.2%,cORR为39.7,DCR为85.9%,mPFS为7.0个月, mDoR和mOS均尚未达到。此外,13例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和非经典突变患者中cORR达69.2%,DCR为92.3%,mPFS为10.5个月,mDoR和mOS均尚未达到;HER2突变患者(N=17)中cORR达52.9%,DCR为100%,mDoR为5.7个月,mPFS为7.5个月,mOS尚未达到。不同突变类型患者治疗结果如下表

    表3 疗效数据汇总


    整体上,在此队列中,81.3%的患者通过治疗出现肿瘤缩小,中位缩小范围为-29.2%(-70.1,24.9),部分患者出现持续的肿瘤缓解,个别患者可长达18个月(见图4)。

    图4 整体缓解深度及持续时间


    综上,iza-bren治疗携带经典EGFR突变以外的驱动基因变异的经治NSCLC时具备可控的安全性,同时抗肿瘤活性令人鼓舞,值得在更大人群队列中进行验证。



    创新突破,iza-bren或成为经治SCLC新型有效治疗选择


    作为泛肿瘤表达靶点,EGFR、HER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SCLC[6-10]。本次ASCO年会上黄岩教授报告了iza-bren在SCLC中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1]

    图6 黄岩教授口头报告现场

    研究纳入了既往经标准治疗后进展或无适用疗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SCLC患者,在剂量递增阶段,队列A(D1D8 Q3W)患者接受2.0、2.5 mg/kg剂量递增治疗,队列B(D1 Q3W)患者接受4.5、5.0 mg/kg剂量递增方案;最终选择2.5 mg/kg(D1D8 Q3W)作为剂量扩展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终点是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最大耐受剂量(MTD)以及Ⅱ期推荐剂量(RP2D);次要终点是药代动力学(PK)、抗药性抗体(ADA)、ORR、DCR和DoR。疗效分析覆盖整体队列及特定亚组,并重点关注既往治疗暴露有限的患者群体(研究设计见图7)。

    图7 研究设计


    截至2024年12月5日,研究共纳入58例既往系统治疗进展的 SCLC 患者。在52 例接受 iza-bren 2.5 mg/kg D1D8 Q3W 治疗的患者中,既往接受过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是 42.3%、21.2% 和 36.5%,100% 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84.6% 既往接受过抗 PD-1/PD-L1 治疗,36.5% 既往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表 4)。

    表4 患者基线特征


    所有接受过至少一次iza-bren治疗的患者均纳入本次数据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6.4个月,ORR为55.2%,cORR为44.8%,DCR为81%,mDoR为4.6个月,mPFS为4.0个月,mOS为12.0个月。

    表5 总人群及亚组人群疗效数据汇总


    在52例接受iza-bren 2.5 mg/kg D1D8 Q3W剂量治疗的患者中,有20例患者既往仅接受过一线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PBC)治疗。在该亚组中,ORR为80.0%,cORR为75.0%,DCR为90.0%,mDoR为5.6个月,mPFS为6.9个月,mOS为15.0个月(见表6)。

    表6 既往经一线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PBC)治疗的患者接受Iza-bren 2.5 mg/kg剂量治疗的疗效数据


    在接受iza-bren 2.5 mg/kg D1D8 Q3W剂量治疗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既往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33例未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伊立替康经治亚组中,ORR为42.1%,DCR为68.4%,mDoR为5.7个月,mOS为10.3个月;伊立替康未经治亚组中,ORR为69.7%,DCR为87.9%,mDoR为4.9个月,mPFS为5.4个月,mOS为12.9个月(见表7)。

    表7 既往未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接受Iza-bren 2.5 mg/kg剂量治疗的疗效数据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血液学TRAEs(所有等级)为贫血(84.5%)、白细胞减少(74.1%)、血小板减少(72.4%)及中性粒细胞减少(70.7%);≥3级TRAEs以血液学事件为主,可通过减少剂量等标准支持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因TRAE导致的停药率为12.1%。此外,研究未观察到ILD事件,也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表8 安全性数据


    总之,iza-bren在广泛期SCLC经治患者中展示出显著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既往仅接受过一线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PBC)的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且伊立替康经治广泛期SCLC患者仍可从iza-bren治疗中获益。



    Iza-bren惊艳疗效数据引发现场专家热议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主席、多伦多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 Lillian L. Siu 教授在评价iza-bren临床数据时表示“在 EGFR 外显子20插入突变/非经典突变 NSCLC 中,iza-bren 表现瞩目,ORR 达到 69%,中位 PFS 达到 10.5 个月,中位 OS 尚未达到;其中 EGFR 外显子20插入突变患者的 ORR 更是达到了 86%。非常期待 iza-bren 治疗此类患者的未来疗效数据。

    图 7. 针对 EGFR 外显子20插入突变/非经典突变 NSCLC 的药物探索


    而在 SCLC 领域,Lillian L. Siu 教授点评道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 ADCs 均以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为载荷。其中 iza-bren 临床研究中纳入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患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iza-bren 2.5 mg/kg D1D8 Q3W 剂量治疗的 ORR 为48%,中位 PFS 为4.1个月,中位 OS 为12.2 个月。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前线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中,iza-bren 治疗依然具有一定的疗效获益,ORR 高达32%(见图8)。

    图8. 经治SCLC患者ADC临床研究数据


    最后,Lillian L. Siu 教授提到目前已有ADC药物在肺癌和乳腺癌中获批,未来双抗ADC将会成为提升治疗效果、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选择。总而言之,ADC 正逐渐成为抗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支柱,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



    结语

    作为全球首创的EGFR x HER3双抗 ADC,iza-bren(BL-B01D1) 已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令人振奋的初步疗效数据,彰显其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 iza-bren (BL-B01D1)用于 NSCLC、SCLC、鼻咽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食管癌等多种实体瘤的10项 III 期临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中 5 项适应症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列入突破性疗法名单,另外,iza-bren(BL-B01D1)的全球 III 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随着多项关键III期研究的持续推进及更多早期研究结果的公布,将进一步夯实 iza-bren 的疗效获益。


    参考文献

    1.Ma Y, et al. Lancet Oncol. 2024;25(7):901-911.

    2.Sands J, et al. J Clin Oncol. 2025;43(10):1254-1265.

    3.Zhao S, et al. Nat Med. 2025.

    4.Tan AC, et al. J Clin Oncol. 2022;40(6):611-625.

    5.Yang YP, Zhang L, Ma YX, et al. Phase I study of iza-bren (BL-B01D1), an EGFR x 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Driver Genomic Alterations (GA) outside of Classic EGFR Mutations. 2025 ASCO. Abstract 3001.

    6.K Schmid et al. Br J Cancer. 2010 Aug 3;103(5):622–628.

    7.Cerami et al. Cancer Discovery. May 2012 2; 401.

    8.Gao et al. Sci. Signal. 6, pl1 (2013).

    9.de Bruijn et al. Cancer Res (2023).

    10.http://www.cbioportal.org/study/summaryid=sclc_clcgp%2Csclc_jhu%2Csclc_ucologne_2015%2Csclc_cancercell_gardner_2017

    11.Huang Y, Zhang L, Ma YX, et al. Phase I study of iza-bren (BL-B01D1), an EGFR x 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Driver Genomic Alterations (GA) outside of Classic EGFR Mutations. 2025 ASCO. Abstract 3002.

    12.Zhou CC, Tang KJ, Cho BC, et al. Amivanta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NSCLC with EGFR Exon 20 Insertions. N Engl J Med. 2023 Nov 30;389(22):2039-2051.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