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山一院
近日,中山一院核医学科刘建波团队联合张祥松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影响因子:19.2分)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通过高效方法成功合成争议多年的N-单氟甲基酰胺(N-CH₂F)及氨基甲酸酯。这一突破为新型药物分子设计、肽类修饰及医学影像技术提供了新工具。
氟原子被称为“化学魔术师”,可提升药物稳定性和靶向性,其同位素在医学成像中应用广泛。N-单氟甲基酰胺能替代传统甲基化修饰,为调节蛋白质识别和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但因其合成难度高、稳定性差,此前多国科学家经历数十年的尝试均未成功,仅能获得部分环状衍生物。
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亚胺连续酰化-氟化”策略,以工业易得的亚胺和酰氯为原料,通过银氟化物(AgF)一步完成反应,并优化分离流程,大幅提升产物纯度。该方法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可保留原料手性,兼容多种官能团,且产物在生理环境中24小时稳定性达60-100%,酸性环境下12小时仍存留44-85%。
▲N-单氟甲基酰胺和氨基甲酸酯的制备、分离与储存
该技术可直接修饰肽类和药物分子(如青霉素),为手性药物开发提供支持,并为¹⁸F标记医学影像探针指明方向。研究团队表示,该方法有望推广至大多数仲酰胺的氟甲基化修饰,推动更精准的药物设计。
综上,中山一院核医学科刘建波/张祥松教授团队以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攻克合成难题,填补了N-单氟甲基酰胺研究空白,为医药与化学领域注入新活力。该文章的第一单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均为中山一院。
【文章链接】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5-01767-2
来源:中山一院
校审:刘建波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