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
虽然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已在复发难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优越的疗效,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其局限性逐渐凸显。首先,已上市CAR-T细胞大多为自体来源,其制备周期久,患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次,CAR-T细胞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程度重,可危及生命;最后,传统的单靶点CAR-T细胞肿瘤覆盖范围有限,仅有部分肿瘤患者可以获益。因此,临床上亟待开发安全可控、肿瘤覆盖面广、通用型新一代细胞免疫治疗产品。2025年1月9日,浙江大学与杭州启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 Cell Reports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 “CD70-Targeted iPSC-Derived CAR-NK Cells Display Potent Function Against Tumors and Alloreactive T cells” 的研究论文。浙江大学黄河教授、胡永仙教授、王东睿研究员,启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璐菡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林钦、王艺芸、启函生物何向军、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博士后莫灼锚为共同第一作者。

NK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可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且缺乏TCR表达而在同种异体之间输注无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是天然的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然而原代细胞多基因编辑及体外扩增效率依然较为受限。因此,本团队搭建稳健的iPSC来源NK细胞的制备体系,实现批量化生产。此外,iPSC来源NK细胞易于进行多基因编辑,可实现细胞产品的更新迭代,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清除肿瘤能力弱、体内存续时间短是NK细胞疗法目前的瓶颈。基于iPSC易于进行多基因编辑的优势,本团队在iPSC中引入多种功能元件。在抗肿瘤能力上,本团队在iPSC中引入靶向CD70 CAR分子以靶向泛肿瘤,引入hnCD16以增强NK细胞固有的ADCC作用;在NK细胞存续及增殖能力上,本团队在iPSC中引入CD70 KO以避免70CAR介导的自杀伤,同时引入IL15RF以增强NK细胞的扩增能力。

进而,研究团队将多基因编辑的iPSC成功定向分化至70CAR-iNK细胞,其可以通过NK细胞固有抗肿瘤作用及CD70-CAR元件有效清除多种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细胞;而在异种移植的小鼠肿瘤模型中,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了70CAR-iNK细胞可在体内有效抑制淋巴瘤以及肾癌在小鼠体内的进展。此外,该研究发现体外诱导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alloT)细胞CD7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CD70表达与T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活性密切相关。70CAR-iNK细胞可清除CD70阳性alloT细胞,进而降低其通过同种异体反应在体内排斥NK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iNK细胞的体内存续能力。该研究构建了iPSC来源的多基因编辑CD70 CAR-NK细胞,并揭示了其具有高效的抗肿瘤功能及杀伤alloT细胞促进体内存续的能力,为临床转化提供重要依据。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