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华盖Family|2025 ASCO蓝马医疗发布I期临床数据: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CD8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06/04
180

Image


• 2025年6月,蓝马医疗ASCO注册临床I期数据发布 : 推荐剂量组高达50%的客观缓解率(ORR)、100%的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对特定比例CD8+ T细胞患者的出色应答,为亚洲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曙光


 蓝马医疗是华盖资本自主孵化的项目,并于2021年获得华盖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



全球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共探癌症治疗的前沿进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在本次盛会上备受瞩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创新性TILs疗法LM103单药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的I期临床研究成果亦在大会上公布,推荐剂量组高达50%的客观缓解率(ORR)、100%的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对特定比例CD8+ T细胞患者的出色应答,为亚洲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曙光。

郭军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主任,泌尿肿瘤内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黑色素瘤协会(MWS)副主席,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FDA国家药品注册评审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抗肿瘤用药专业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郭军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始建于2005年,科室具有强大的医疗科研团队。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收治患者8000余人次。该中心是亚洲最大及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心,并作为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的编写组长单位,在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软组织肉瘤的内科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在ASCO年会现场,【肿瘤资讯】特邀专访了郭军教授,暨蓝马医疗主要研究者,围绕当前中国黑色素瘤的诊疗挑战、LM103研究的关键数据,以及TILs疗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解读与观点分享。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也备受关注。首先能否请您结合当前中国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谈谈TILs疗法的研发现状和关键进展?

    郭军教授:中国黑色素瘤以肢端型和黏膜型这两个亚型为主。尽管免疫治疗对皮肤型黑色素瘤效果显著,但对我国常见的肢端型和黏膜型黑色素瘤疗效一般。研究数据显示,针对这些特定亚型,PD-1抑制剂单药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仅约为15%,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2.3个月。对于一线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二线和三线治疗选择极为有限。目前大多数患者二线治疗只能采用化疗,但化疗的有效率仅为7%~8%,PFS仅为2.2个月。在这一临床挑战背景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TILs疗法在免疫治疗失败后的黑色素瘤患者中仍能展现出很高的有效率。

  • 我们关注到,您和您的团队在黑色素瘤TILs疗法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试验成果,LM103研究的相关数据在本届ASCO大会上进行了发布。能否请您为我们深度解读一下这项研究中的关键数据和发现?

    郭军教授: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我们团队报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TILs疗法LM103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评估了LM103单药在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亚洲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截至2025年4月,12例患者可评估疗效(主要亚型包括肢端型6例,黏膜型3例)。研究结果显示,推荐剂量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50%(图1),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有效率。在特定剂量亚组疾病控制率(DCR)达到100%。尤为重要的是,该研究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目前观察到的PFS非常长,最长PFS已超过12个月。基于当前的数据,我们预期接受LM103单药治疗患者的总生存(OS)率将大幅提高。

    图片1.jpg

    图1 所有患者的靶病灶较基线的缓解情况


    此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经LM103单药治疗后应答者与无应答者之间的关键免疫学差异。首先,治疗应答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展现出更多的T细胞克隆数量、更高的T细胞受体(TCR)多样性以及更低的TCR克隆性,这提示应答者的TILs可能识别更广泛的肿瘤抗原谱(图2)。其次,在输注后18周,仍能检测到约50%的初始TCR克隆,这表明LM103具有良好的持久性。此外,事后分析显示,输注的TILs中CD8+ T细胞的比例与疗效相关,应答者的CD8+ T细胞比例集中在60%~80%之间。这为后续筛选优势人群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片2.jpg
    图2 应答者和无应答者CD8+ T细胞、CD4+ T细胞、TCR克隆情况

    因此,LM103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TILs治疗产品,我坚信其在未来的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在那些经免疫治疗失败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中将占据一席之地。期待像LM103这样的TILs疗法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从而成为临床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选择。

  • 随着TILs疗法的不断进步,其未来的发展备受关注。作为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领军者,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TILs疗法的研究发展方向?

    郭军教授: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制药企业积极布局TILs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整个领域呈现出一种类似于PD-1抑制剂研发初期“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多家企业的研究进展领先。我个人非常看好TILs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仅批准了TILs疗法lifileucel(LN-144)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之所以率先在黑色素瘤领域取得突破,可能归因于黑色素瘤作为实体瘤治疗领域的Leading tumor或标志性肿瘤,其对免疫治疗更加敏感。

    基于这一规律和现有趋势,我预期TILs疗法在中国也将可能首先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现阶段,国内大多数TILs疗法的临床研究确实主要集中在黑色素瘤领域,当然,也有部分研究开始探索其在宫颈癌等其他癌种中的治疗潜力。展望未来,相信随着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和丰富,TILs疗法的适应症有望从黑色素瘤和宫颈癌进一步拓展至更多类型的实体瘤,但这一拓展进程将依赖其在各个瘤种中所展现出的疗效数据。

    此外,TILs疗法的制备工艺、清淋和IL-2维持应用等,均在持续改进与发展之中。这些方法学的进步与完善,将为TILs疗法成功拓展至其他类型的恶性实体瘤创造有利条件。综上所述,我认为黑色素瘤目前可能是TILs疗法研发竞争最为激烈的瘤种,但未来其他瘤种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也将相继跟上。

--End--

来源声明:来源于肿瘤资讯由华盖资本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已取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在后台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华盖资本

华盖资本成立于2012年,是由一批来自境内外业界知名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士共同创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公司以“成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最信赖的资本伙伴”为愿景,聚焦医疗健康与科技两大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者。目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260亿人民币。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