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着10余年
糖尿病、血液透析病史
的王叔叔(化名)
因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
被家人紧急送入我院
……
多重疾病缠身,生命悬于一线
入院后经急诊检查,发现患者病情远比想象中更加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EF值)仅30%,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双支血管重度狭窄伴钙化。此外,长期的糖尿病、尿毒症和高血压病史已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患者随时面临着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风险。随后,被紧急送入我院微创心血管外科孔祥荣教授团队进行救治。

(本图片为AI生成,仅供参考)
多学科紧急会诊
制定精准手术方案
面对如此复杂且危重的病情,孔祥荣教授团队立即联合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专家,共同商讨救治方案。专家们围绕病情展开全面评估,反复讨论制定手术预案,在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决定采用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实施非停跳冠脉搭桥术。这一高难度术式,不仅是重建患者心脏血供的唯一希望,也是对团队技术与配合的双重考验。

(本图片为AI生成,仅供参考)
体外循环辅助下非停跳冠脉搭桥术

高难度手术操作
架起生命“守护桥”
当手术视野暴露心脏血管时,其严重的钙化、脆弱的质地令在场的专家都捏了一把冷汗,血管壁失去弹性且异常敏感,每一针的进针角度稍有偏差都可能撕裂血管,深度稍有不慎则无法形成有效吻合,都将直接影响“生命桥”的通畅性和长期效果。孔祥荣教授屏息凝神,凭借丰富经验和娴熟技术,以超乎寻常的稳定性和精准度,精准定位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小心翼翼地将患者自身的移植血管与病变冠状动脉进行精密吻合。此外,对患者术中麻醉、血压、血氧、心电等指标的实时监测与及时调整,也是保证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团队成员全神贯注、默契配合,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体外循环参数,为手术操作创造相对稳定的条件。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操作,随着最后一针的“收尾”,孔祥荣教授团队顺利完成非停跳冠脉搭桥术,原本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充足血供,逐渐恢复活力。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孔祥荣教授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默契的团队配合,也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救治能力。自入职我院以来,孔祥荣教授已成功完成10余例高难度冠脉搭桥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植入术等,为众多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点燃“心”的希望。
在此,孔祥荣教授提醒大家,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早期预防与及时诊断至关重要。若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跳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对于术后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
责任编辑 | 田丽媛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