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是“世界男性健康日”,也是我国第25个“中国男性健康日”。今年的主题 “人口发展高质量,男性健康全周期”彰显了男性健康之于人口发展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男性前列腺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关乎个人生存与家人生活质量,更会带来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

前列腺癌高发于老年男性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发病形势更为严峻。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我国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多中心数据分析结果3表明,中国初诊患者中仅1/3的患者表现为临床局灶性前列腺癌,多数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中,54%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包括骨和腹部器官转移)4。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从未转移患者的80%降至30%5,无进展生存时间仅为未转移患者的一半6。
对于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更要在极为有限的治疗手段中苦苦寻觅希望。同时社会传统认知对前列腺疾病及治疗有损男性尊严的错误认知,也让很多患者选择沉默或是消极对待。漫长的病程如同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马拉松,复杂的疾病情况往往让他们心力交瘁。
前列腺癌病程长,疾病情况复杂,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降低男性激素水平,如睾酮,来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去势治疗联合抗雄激素治疗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去势抵抗性,即去势治疗不再有效,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当出现去势抵抗,对于患者而言,只能在迷茫与煎熬中,艰难地度过每一个日夜。
同时随着疾病进入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肿瘤具有高侵袭性且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仅有17.5~34.7个月7,超过70%的mCRPC患者会出现骨转移8。
“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再次出现了复发和骨转移,之后换药,又加入化疗开始二线治疗。但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难以缓解,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无药可治,心里感觉特别绝望和无助……”对很多mCRPC阶段的患者和家属来说,由于一线治疗失效,他们往往需要换用二线、三线治疗方案,而病情复发和发展所带来的挫败感和无助感,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他们而言,无时无刻不在期盼更有效的突破创新疗法问世,能让他们再次感受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在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案之外,近年来利用核素精准打击癌症的创新放射配体疗法(RLT)在肿瘤治疗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以靶向PSMA的RLT创新药物,目前已经在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放射配体疗法(RLT)所采用的放射配体,含有可精准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的靶向配体,以及用于杀伤肿瘤的放射性核素——当靶向配体与癌细胞结合后,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直接向癌细胞或其附近区域发出射线,从而破坏癌细胞。治疗用放射性核素射线范围短,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对病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有限。

放射配体疗法可精准识别和杀伤癌细胞
靶向配体可将治疗用放射性核素导向癌症细胞,这种精准杀伤肿瘤细胞、降低其它组织损伤、有效避免耐药的特性,让RLT疗法赢得了“魔法核弹”的美名。
这种疗法的问世,解决了mCRPC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难题。基于多个关键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在晚期PSMA阳性mCRPC患者的治疗发现,可显著延长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同时,放射配体疗法可提高曾接受过ARPI*的治疗、尚未接受过基于紫杉烷化疗的PSMA阳性mCRPC患者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以及完全缓解比例9,在生活质量和疼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这进一步展现出了应用于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巨大潜力。
中国医学科学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发展,以放射配体疗法为代表的放射性药物极有希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支柱,改变癌症治疗的未来。

目前,诺华已在中国启动多项 RLT 的临床研究,涵盖后线和前线前列腺癌治疗及其他早期管线产品,也积极推动RLT的引入与临床应用10。
此外,国内多个学会也发起制定了177Lu-PSMA-617放射性配体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11,为放射配体疗法后续的中国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社会共同提升对男性健康关爱的大背景下,诺华以“承诺中华”为己任,正努力将放射配体疗法(RLT)的技术、标准、经验、产能带入中国,全力推动放射配体疗法在中国的落地普及。与此同时,诺华也将与产、学、研各界以及国内患者组织展开广泛合作,持续关注男性健康,为更多前列腺癌患者及家属带来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与服务,为改善和守护中国男性健康贡献力量。
* 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
— 参考文献 — (滑动查看更多)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