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7111cc太阳成集团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介入疗法焕“心”生丨吉大一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三例高难度TAVR手术

心脏病 TAVR 吉大一院
2024/07/11
424

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血管内科主任佟倩带领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功完成三例高龄、高危、高难度TAVR手术,包括TAVR+PCI+起搏器植入一站式手术、PTCA+TAVR一站式手术、极高危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兼重度关闭不全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TAVR经心脏瓣膜病团队的密切配合和术后精细化护理,患者均已康复出院,随访情况良好。

第一例手术患者为84岁女性,因“活动后胸闷、喘憋半月余,加重一天”入院,病程中伴乏力、大汗,自测血压时发现心率35次/分。既往高血压3级(极高危)、糖尿病、脑梗死、右眼白内障手术史。入院后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兼轻度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RCA重度狭窄,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


(左至右:RCA重度狭窄,RCA支架植入术后,人工瓣膜成功植入,双腔起搏器植入)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佟倩迅速带领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及电生理团队,为患者制定全方位的手术策略:利用微创经导管的方法,先行PCI术修复狭窄的冠状动脉,同台利用TAVR术式植入新的人工主动脉瓣瓣膜,解决主动脉瓣狭窄;针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问题,在保证凝血功能无异常的前提下,团队迅速植入永久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在团队成员的精诚协作下,三个术式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一次治疗解决三大心脏难题。

第二例手术患者为86岁男性,因“胸闷、呼吸困难,平卧后加重伴心悸半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史7年,2010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植入3枚冠脉支架。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临床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兼轻度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III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闭塞和狭窄,右椎动脉闭塞等。完善主动脉CTA检查提示患者主动脉根部病变较为复杂,除主动脉瓣狭窄病变外,同时存在室间隔膜部瘤以及左主干支架,支架近段延伸至主动脉窦部。


(左至右:主动脉瓣钙化重建,室间隔膜部瘤,左冠支架)


(左至右:冠脉造影提示LAD支架内狭窄,对LAD行PTCA治疗及最终结果)


(左至右:主动脉根部造影,球囊预扩张,人工瓣膜成功植入)


鉴于患者高龄及外科手术的高危风险,同时考虑患者合并冠脉支架及支架内再狭窄问题,团队决定采取一站式手术策略。手术过程中,先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支架内严重再狭窄情况,并予以及时干预,顺利完成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扩成形术;为避免冠脉支架与人工主动脉瓣瓣膜接触和人工瓣膜植入后再行冠脉介入操作困难的问题,尽力实现了Commissural  Alignment,并在术中做到了瓣膜一次定位成功,避免了回收瓣膜等操作,从而保证了患者未来再次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手术过程顺利,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例手术患者为70岁女性,因“呼吸困难,夜间加重3天”入院,急诊以“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病情危重,呼吸极度困难,血压急速下降,予以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等抢救治疗。患者由于急性肾损伤,肌酐增长迅速,24小时尿量仅200毫升左右,给予患者血滤治疗。完善相应检查,临床诊断为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呼吸衰竭、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兼重度反流、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重度反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Ⅳ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双肺肺炎等。


(左至右:主动脉根部造影,球囊预扩张,人工瓣膜成功植入)


经结构性心脏瓣膜病团队及重症团队会诊,考虑起病的主要诱因为心脏瓣膜病,其中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主动脉瓣狭窄及反流的问题。经主动脉CTA检查提示,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系风湿性改变,主动脉瓣瓣叶主要呈增厚粘连样病变,由于瓣叶挛缩导致闭合不佳,产生大量主动脉瓣反流。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团队精细制定手术方案,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入路大鞘置入到瓣膜置入过程不足半小时,且效果满意。

在主任医师佟倩、主任医师王宇石、副主任医师王全伟、副主任医师沈波涛、主治医师杨巍,以及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导管室、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麻醉科、超声诊断中心—心脏超声科的紧密协作下,顺利完成三例极具挑战性的TAVR手术。术后,三位患者恢复良好,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也于术后第二日即恢复至正常水平,EF值>55%。第三位患者的多瓣膜疾病也在TAVR术后得到显著改善,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均已降至轻度水平,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多脏器衰竭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吉大一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凭借对多种介入疗法的娴熟运用,成功地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手段。目前,团队已熟练掌握国内已上市的微创经股动脉途径的球扩瓣和自膨瓣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根据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结构,为每一位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最适合的人工瓣膜系统。同时,团队对手术风险的准确评估,风险处理能力,均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未来,科室将继续在医院党建引领“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指引下,在佟倩的带领下,不断开拓进取,深耕专业领域,为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微创治疗。同时,团队将不断推进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坚实的医疗保障。


吉大一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简介     
吉大一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自2018年12月开展了全国第一例联合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抢救高龄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急诊TAVR手术以来,已熟练掌握TAVR手术,所有TAVR患者均已得到良好救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团队已能够常态化开展TAVR、TEER等介入手术,专业的重症诊疗及护理团队加持,将ICU带入CCU,将CCU带入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使整个团队具备了高标准诊疗急危重症、复杂疑难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工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结构性心脏瓣膜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随访的“一站式”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亚专科。吉大一院心血管内科始终秉承“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院训,在医疗实践中救治患者,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从基础医学的探寻到临床实践的应用,从转化医学的桥梁搭建到精准医疗的精准施治,每一步都踏实稳健。科室人员传承并发扬白求恩精神,以医者仁心、精湛技艺和不懈追求,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 瓣膜病专家门诊时间 ●

每周二、四上午,佟倩主任医师

每周二下午,王全伟副主任医师




END



来源丨心血管内科

科室审阅丨佟倩

责编丨秦楠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信息。鉴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文章创作的复杂性,我们无法保证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均已获得原作者的明确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或拥有相关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未经授权的文章。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了解相关信息,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和内容。读者应自行判断和鉴别转载文章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AI+生命科学全产业链智能数据平台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tyc7111cc太阳成集团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体验产品
    摩熵数科开放平台

    最新报告

    更多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9-2025.06.15)
      2025-06-15
      26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6.02-2025.06.08)
      2025-06-08
      24页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5.05.26-2025.06.01)
      2025-06-01
      21页
    • 2025年5月仿制药月报
      2025-05-31
      15页
    • 2025年5月全球在研新药月报
      2025-05-31
      32页
    AI应用帮助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